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有我。二十五有。為有為無。
佛告迦葉。真實我者是如來性。當知一切眾生悉有。但彼眾生無量煩惱覆蔽不現。譬如貧家舍內有珍寶藏而不能知。時有一人善知寶相語貧子言。汝為我作我當與汝錢財寶物。
貧子答言。我不能去。所以者何。我先家中有珍寶藏不能捨去。
彼人復言。汝愚癡人不知寶處。且與我作給汝珍寶用之無盡。
便從其語。然後彼人出其宅中珍寶與之。貧人歡喜起奇特想。知彼士夫實可依怙。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無量煩惱覆蔽隱沒不能自知。如來方便誘進開化。令知自身有如來性歡喜信受。
復次善男子。譬如母人生子尚小而便得病。藥師方便為合良藥蘇乳石蜜令子服之。語其母言。慎莫與乳。令子藥消然後與之。
復合苦藥塗其乳上。子欲飲乳聞苦藥氣即便捨去。知其藥消然後洗乳令子乳之。
如是善男子。如來誘進化眾生故。初為眾生說一切法修無我行。修無我時滅除我見。滅我見已入於泥洹。除世俗我故說非我方便密教。然後為說如來之性。是名離世真實之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人初生時智慧尚少。漸漸長大智亦隨明。若有我者始終應一。以彼智慧漸漸增故。當知無我。又復我者應無生死。而有生死當知無我。若使一切皆有如來性者應無有異。而今現有長者梵志剎利居士旃陀羅等。諸眾生類種種異業受身不同。若使眾生有如來性者應當同等。而今不同。故知無有如來之性。若復真實有如來性。不應殺盜作諸種種不善惡業。若當眾生有如來性。聾者應聽盲者應視啞者應言。若使各有如來性者為住何所。彼和合身青黃赤白於種種色。為住一處為遍身中。
佛告迦葉。譬如國王有大力士摩尼寶珠能除毒痛。繫著頭上與敵國共鬪。為彼所繫摩尼寶珠陷入身中。血肉皮覆遂失寶珠。求覓不得便作失想。時有良醫來為治病。因語醫言。我有寶珠遂便忘失。處處求覓不知所在。當知財寶非常之物如水上泡。速生速滅虛誑如幻。如是永作失寶珠想。
良醫答言。寶珠不失莫作失想。汝因鬪時珠入身中。血肉皮覆是故不現。
彼人不信而謂醫言。血肉之中何處有珠是虛言耳。
時彼良醫即為出珠。彼得珠已方信良醫所知奇特。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習惡知識起婬怒癡墮三惡道。乃至周遍二十五有種種受身。如來之性摩尼寶珠沒在煩惱婬怒癡瘡。不知所在。於世俗我修無我想。不解如來良醫方便密教。作無我想而不能知真實之我。於是如來復為方便。令滅無量煩惱熾然。開示顯現如來之性。
復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好甜藥名為上味。轉輪聖王未出世時隱沒不現。其諸病者皆詣藥所。掘地埋筒以承藥汁。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或得鹹味或得淡味。而諸病者得此諸味。不得真實上味之藥。掘地不深薄福德故。轉輪聖王福德力故。出於世時便得真實上味之藥。
如是善男子。如來性者多種之味。無量煩惱愚癡覆蔽。是故眾生不得上味如來之性。種種行業處處受身。彼如來性無可殺害。其諸死者名為壽短。如來之性名為真壽。不斷不壞乃至成佛。如來之性無害無殺唯長養身。有害有殺如諸病人作眾邪業。種種報應剎利梵志。乃至生死二十五有。不得真實如來性故。
復次善男子。如人穿地求金剛寶。手執利鑿鑿堅土石悉能令碎。唯有金剛莫能斷截。如來之性亦復如是。天魔利劍所不能傷。唯長養身受其傷壞非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無害無殺。是為如來決定之教方等契經甘露毒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方等契經甘露毒藥義何所趣。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或有食甘露 而得長仙壽 有人服甘露 傷壽而早夭 或因飲毒死 或緣飲毒生
其甘露者。是摩訶衍無礙之智。其毒藥者。亦是摩訶衍無礙之智。猶如醍醐蘇油石蜜。食之不消名為毒藥。食之消者名為甘露。無智眾生不解方等大乘密教。則於是人名為毒藥。
聲聞緣覺住大乘法及諸菩薩人中之雄名為甘露。譬如乳牛雖色不同其乳一味。
如是迦葉。當知菩薩成無畏者之所歸依如來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
於是迦葉菩薩即說偈言。
我今歸三寶 甚深如來性 自身如來藏 佛法僧是三 如是歸依者 是名最上依
爾時世尊復為迦葉而說偈言。
不知三寶者 何名知歸依 依義尚不了 云何知佛性 若以歸依佛 是為最吉安
復有何因緣 而復歸依法 歸依於法者 是為自心想
復有何因緣 而歸於眾僧 不信歸依佛 決定真實者 三寶如來性 何由能悉知
云何未知義 而生豫計想 佛法比丘僧 三寶之梯橙 猶如不懷妊 而作生子想
如是思惟者 但增其惑亂 如人尋空響 離真優婆塞 當勤求方便
大乘決定義 如來隨順說 令汝除疑網
迦葉菩薩復說偈言。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佛者 一切諸天神 不生歸依想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法者 不以害生法 而為非法祠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僧者 不於眾邪道 請求良福田
是故歸三寶 除俗三非法 此三歸法者 亦是如來說 我昔由此法 今得安隱處
汝等亦當行 終歸至我所 如是平等路 汝等隨行者 疾得免眾苦 輪迴生死惑
如來之性者 亦從世尊說 我及諸眾生 同此如來性 諸佛隨順道 我等悉由之
乃至諸魔天 亦有此甘露 終歸同諸佛 離有牟尼尊
爾時世尊復為迦葉重說偈言。
汝莫如聲聞 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歸依 當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 佛法僧一味
為滅癡邪見 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現 隨順世間者 應當從此教 歸依於三寶
若人歸依佛 便為歸依我 歸依等正覺 正覺我已得 分別歸依者 則亂如來性
當於如來所 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禮 則禮一切佛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依 清淨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若禮舍利塔 應當敬禮我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塔 亦是真舍利 是故應敬禮
若歸依法者 應當歸依我 清淨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法
若歸依眾僧 亦當歸依我 諸餘一切眾 皆佛僧所攝 我與諸眾生 為最正覺僧
無目眾生類 為之生道眼 是故聲聞眾 及諸緣覺僧 如來僧悉攝 歸依最真實
佛告迦葉。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念。正使不善無知積聚。應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鬪戰之時。當知我為軍中之將。為一切眾所依怙者。譬如王子為太子時。應當自知我為一切王子之上。當紹王位為諸王子作真實依。終不生心作下劣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立金剛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無畏。於三法中離種種想。如來最上猶如頂相最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種種差別如梯橙也。為世間依度世間故。於真實法示現種種。而為三法誘化童蒙無知眾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
迦葉菩薩復說偈言。
知此真實義 而問於如來 欲顯發菩薩 勇猛離垢故 善哉世尊說 菩薩之所行
大乘深利智 如練金剛慧 善哉世尊說 安立諸菩薩 如來善顯示 我今亦當然
一切眾生類 悉應自觀察 自身如來藏 皆是三歸依 一切眾生類 信受此經者
若已離煩惱 及諸未離欲 皆當歸自身 如來微妙藏 唯是正歸依 無二亦無三
所以然者何 世尊廣分別 各各自身有 如來微妙藏 以知此義故 不復歸於三
我已為一切 世間真實依 法及比丘僧 一切攝受故 聲聞辟支佛 皆悉當敬禮
以是諸菩薩 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來性 為不可思議 具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故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其諸菩薩應如是學甚深利智。復次善男子。我當更說入如來藏。即說偈言。
有我長存者 終不經苦患 若使無我者 空為修梵行
一切法無我 是名斷滅教 言我長存者 則為計常說
一切法無常 是則為斷說 一切法常者 是則為常說
一切法是苦 是則斷滅說 一切法是樂 是則計常說
一切修常想 是疾得斷說 一切修無常 是疾得常想
譬如拆樓蟲 得一速望二 如是修常者 是速得斷滅
若修斷滅者 亦疾得常想 如是所說喻 得一更求餘
異法修苦者 則說不善分 異法修樂者 是則說善分
異法修無我 無量諸煩惱 異法修常存 佛性及涅槃
異法修無常 則身不堅固 異法修常者 如來等三寶 及平等解脫 是諸法真實
如來之所說 不同於彼喻 當知除二邊 處中而說法 計常及斷滅 是見二俱離
世間凡愚輩 於佛說迷惑 喻如羸病人 頓服蘇迷亂 有無增其患 譬如重病人
四大互增損 而不等和合 痰癊增不息 風種起燒然 風癊已違諍 涎唾亦復增
如是不和合 舉體發狂亂 良醫善方療 隨順安四種 除滅一切病 悅樂全身強
如四大毒蛇 無量煩惱患 良醫善方療 平等性安隱 其平等性者 是名如來藏
得聞如來性 離於一切界 常住不變易 有無等不著 凡愚而妄說 不了微密教
如來為眾生 方便說身苦 凡愚不能了 謂我身斷滅
慧者了真諦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中 有安樂種子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無常 凡愚謂我身 如陶家坏器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有 微妙法身種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非我 凡愚謂佛法 一切無我所
智者能諦了 非盡假名說 不惑於清淨 如來真法性
聞佛為眾生 方便說空教 愚夫不能知 謂悉言語斷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知如來法身 長存不變易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解脫 愚夫謂佛身 解脫悉磨滅
慧者能諦了 不悉往來斷 如來人師子 自在獨遊步
我為眾生說 無明緣諸行 凡愚不能知 謂是為二法
慧者能諦了 明非明雖異 解脫真實法 則無有二相
緣諸行生識 凡愚謂為二 慧者知行緣 雖二而不二
十善及十惡 凡愚隨二相 慧者能諦了 雖二而不二
有罪及無罪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清淨不淨相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作者及不作 說一切諸法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說一切諸法 為苦及樂分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行無常 凡愚不能知 總修如來性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法無我 凡愚不能知 謂佛說無我 慧者了自性 我非我無二
無量無數佛 說是如來藏 我亦說一切 功德積聚經 我非我不二 汝等善受持
善男子。當憶念一切功德聚經。我說般若波羅蜜大經不二。彼如是說我非我不二。譬如從乳出酪。從酪出生蘇。從生蘇出熟蘇。從熟蘇出醍醐。為始終是一。為從餘處來。若即是一者即作本事。若乳即為酪者。然今乳時而無酪相。如是因緣展轉相生。非已有故而言展轉。若餘處來者。彼在何處住。當於乳時不見酪等從餘處來。彼一切分皆有醍醐自性。但諸過覆故異分現。
牛食過故乳則血氣。牛食甘草乳則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於雪山下有甘澤草。牛食是草出成醍醐不作餘色。當如牛食種種味草。則有種種異色。
明及無明不二之法。亦復如是。行業過故明非明轉。一切善法及不善法皆無有二。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如彼醍醐。自性清淨煩惱過故。有異相現。
譬如人言。大海水鹹非為一切其水悉鹹。其中亦有八味之水。譬如雪山多諸毒草。而彼雪山先有良藥。
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如彼良藥其如來性始終常有非作所作。但無量煩惱中間競起。凡諸眾生欲求佛者。當除無量煩惱結患。
譬如春月興大雲雷而未降雨。草木華果皆未萌芽。夏時大雨一切扶疏。如來之性亦復如是。無量煩惱結患所覆。雖聞契經及諸三昧。猶故不知如來之性。以不知故而起於我及非我想。大般泥洹方等契經。密教法藏聞于世間。眾生聞已如來之性皆悉萌芽。能長養大義。是故名為大般泥洹。如是善男子。其有眾生學此方等般泥洹者。名為畢報如來之恩。
迦葉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之性於諸聲聞及辟支佛。甚為難見難得之寶。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善男子。我亦常說甚為難見。譬如有人膚翳覆眼不見五色。就彼良醫為治其目翳。便為除少分膚肉。而以一物示之令見。彼視惑亂謂二謂三。久久諦視彷彿見之。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淨治道地成就十住。於自身中觀察如來真實之性。猶為無我輪之所惑。況復聲聞及辟支佛而能知之。當知善男子。如來之性難見如是。
又如有人仰觀飛鳥。遠則不識為是為非。極明其目彷彿識之。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久乃彷彿。況復聲聞及辟支佛。
又復如人痰癊增故。迷於諸方欲有所至。心心相續專念記識猶失徑路。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專心方便猶有惑亂。況復聲聞及辟支佛。
復次如人遠行曠野熱渴所亂。遠見野馬或謂為水。或謂林樹或言聚落。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有人登高臨下遠觀佛塔。或作水想或謂虛空或謂屋舍。或謂野馬山石草樹。方便諦觀乃知是塔。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方便極視乃知真實。
復次如人船行大海。遠見城郭而生惑想。或謂虛空或言物像。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王子竟夜觀伎。至日光現見人生惑親作他想。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大臣往詣王所諮詳王事。夜闇還家於電光中。若見白牛而生惑想。或謂屋舍或謂丘塚。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持戒比丘自漉淨水。復重諦視若見微毫。或謂為虫或謂塵末。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如人觀高山頂。若有行人或謂禽獸。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如人目患夜闇觀畫。或謂人像或謂神像。或謂佛像或謂釋梵諸菩薩像。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如是善男子。如來之性甚深難見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能知見。如是善男子。如來教法。慧者所知應當信受。
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世尊說。如來之性甚深微妙。諸肉眼者云何得見。
佛告迦葉。譬如非想非非想天。唯佛境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云何能見。但彼隨順如來契經。信心方便然後等觀。如是善男子。一切聲聞及辟支佛。當於方等般泥洹經而生信心知其自身有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間眾生皆言有我。此義云何。
佛告迦葉。譬如一時二人為友。一是王子。一貧窮人。結好往來。其王子者有調伏兕。貧人見之。彼於後時共至他國。於一客舍暮共止宿。而彼貧者於夢中言。兕來兕來。聲徹于外。
時有人聞將至王所。以其所聞具白國王。王即問言。何處有兕。
時彼貧人便白王言。我無兕也。善知識有我曾見之。
王即復問。其狀云何。
復白王言。其角似羊。
作是語已王語貧人。汝自還去何處有兕。彼亦無有為虛說耳。
而兕似羊傳於天下。如是不久其王命終。太子即位亦訪求兕而不能得。次後其子續立為王。亦復如是求兕不得。展轉相傳恒於兕上而作羊想。如是菩薩摩訶薩出於世時。為眾生說真實之我。其無知者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知其真便妄想說。我如寸燈在於心中。種種眾生我人壽命。如彼夢說展轉相承皆起邪見。計有吾我求吾我性。不得實我作無我說。而諸世間一切眾生常作妄想計有吾我及無我想。
如是善男子。我說如來之性最為真實。若世間說我隨順法者。當知是則為離世俗。當知皆是菩薩變化現同俗說。
佛告迦葉。真實我者是如來性。當知一切眾生悉有。但彼眾生無量煩惱覆蔽不現。譬如貧家舍內有珍寶藏而不能知。時有一人善知寶相語貧子言。汝為我作我當與汝錢財寶物。
貧子答言。我不能去。所以者何。我先家中有珍寶藏不能捨去。
彼人復言。汝愚癡人不知寶處。且與我作給汝珍寶用之無盡。
便從其語。然後彼人出其宅中珍寶與之。貧人歡喜起奇特想。知彼士夫實可依怙。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無量煩惱覆蔽隱沒不能自知。如來方便誘進開化。令知自身有如來性歡喜信受。
復次善男子。譬如母人生子尚小而便得病。藥師方便為合良藥蘇乳石蜜令子服之。語其母言。慎莫與乳。令子藥消然後與之。
復合苦藥塗其乳上。子欲飲乳聞苦藥氣即便捨去。知其藥消然後洗乳令子乳之。
如是善男子。如來誘進化眾生故。初為眾生說一切法修無我行。修無我時滅除我見。滅我見已入於泥洹。除世俗我故說非我方便密教。然後為說如來之性。是名離世真實之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人初生時智慧尚少。漸漸長大智亦隨明。若有我者始終應一。以彼智慧漸漸增故。當知無我。又復我者應無生死。而有生死當知無我。若使一切皆有如來性者應無有異。而今現有長者梵志剎利居士旃陀羅等。諸眾生類種種異業受身不同。若使眾生有如來性者應當同等。而今不同。故知無有如來之性。若復真實有如來性。不應殺盜作諸種種不善惡業。若當眾生有如來性。聾者應聽盲者應視啞者應言。若使各有如來性者為住何所。彼和合身青黃赤白於種種色。為住一處為遍身中。
佛告迦葉。譬如國王有大力士摩尼寶珠能除毒痛。繫著頭上與敵國共鬪。為彼所繫摩尼寶珠陷入身中。血肉皮覆遂失寶珠。求覓不得便作失想。時有良醫來為治病。因語醫言。我有寶珠遂便忘失。處處求覓不知所在。當知財寶非常之物如水上泡。速生速滅虛誑如幻。如是永作失寶珠想。
良醫答言。寶珠不失莫作失想。汝因鬪時珠入身中。血肉皮覆是故不現。
彼人不信而謂醫言。血肉之中何處有珠是虛言耳。
時彼良醫即為出珠。彼得珠已方信良醫所知奇特。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各各皆有如來之性。習惡知識起婬怒癡墮三惡道。乃至周遍二十五有種種受身。如來之性摩尼寶珠沒在煩惱婬怒癡瘡。不知所在。於世俗我修無我想。不解如來良醫方便密教。作無我想而不能知真實之我。於是如來復為方便。令滅無量煩惱熾然。開示顯現如來之性。
復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好甜藥名為上味。轉輪聖王未出世時隱沒不現。其諸病者皆詣藥所。掘地埋筒以承藥汁。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或得鹹味或得淡味。而諸病者得此諸味。不得真實上味之藥。掘地不深薄福德故。轉輪聖王福德力故。出於世時便得真實上味之藥。
如是善男子。如來性者多種之味。無量煩惱愚癡覆蔽。是故眾生不得上味如來之性。種種行業處處受身。彼如來性無可殺害。其諸死者名為壽短。如來之性名為真壽。不斷不壞乃至成佛。如來之性無害無殺唯長養身。有害有殺如諸病人作眾邪業。種種報應剎利梵志。乃至生死二十五有。不得真實如來性故。
復次善男子。如人穿地求金剛寶。手執利鑿鑿堅土石悉能令碎。唯有金剛莫能斷截。如來之性亦復如是。天魔利劍所不能傷。唯長養身受其傷壞非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無害無殺。是為如來決定之教方等契經甘露毒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方等契經甘露毒藥義何所趣。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或有食甘露 而得長仙壽 有人服甘露 傷壽而早夭 或因飲毒死 或緣飲毒生
其甘露者。是摩訶衍無礙之智。其毒藥者。亦是摩訶衍無礙之智。猶如醍醐蘇油石蜜。食之不消名為毒藥。食之消者名為甘露。無智眾生不解方等大乘密教。則於是人名為毒藥。
聲聞緣覺住大乘法及諸菩薩人中之雄名為甘露。譬如乳牛雖色不同其乳一味。
如是迦葉。當知菩薩成無畏者之所歸依如來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
於是迦葉菩薩即說偈言。
我今歸三寶 甚深如來性 自身如來藏 佛法僧是三 如是歸依者 是名最上依
爾時世尊復為迦葉而說偈言。
不知三寶者 何名知歸依 依義尚不了 云何知佛性 若以歸依佛 是為最吉安
復有何因緣 而復歸依法 歸依於法者 是為自心想
復有何因緣 而歸於眾僧 不信歸依佛 決定真實者 三寶如來性 何由能悉知
云何未知義 而生豫計想 佛法比丘僧 三寶之梯橙 猶如不懷妊 而作生子想
如是思惟者 但增其惑亂 如人尋空響 離真優婆塞 當勤求方便
大乘決定義 如來隨順說 令汝除疑網
迦葉菩薩復說偈言。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佛者 一切諸天神 不生歸依想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法者 不以害生法 而為非法祠
為優婆塞法 歸依於僧者 不於眾邪道 請求良福田
是故歸三寶 除俗三非法 此三歸法者 亦是如來說 我昔由此法 今得安隱處
汝等亦當行 終歸至我所 如是平等路 汝等隨行者 疾得免眾苦 輪迴生死惑
如來之性者 亦從世尊說 我及諸眾生 同此如來性 諸佛隨順道 我等悉由之
乃至諸魔天 亦有此甘露 終歸同諸佛 離有牟尼尊
爾時世尊復為迦葉重說偈言。
汝莫如聲聞 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歸依 當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 佛法僧一味
為滅癡邪見 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現 隨順世間者 應當從此教 歸依於三寶
若人歸依佛 便為歸依我 歸依等正覺 正覺我已得 分別歸依者 則亂如來性
當於如來所 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禮 則禮一切佛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依 清淨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若禮舍利塔 應當敬禮我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塔 亦是真舍利 是故應敬禮
若歸依法者 應當歸依我 清淨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我與諸眾生 為最真實法
若歸依眾僧 亦當歸依我 諸餘一切眾 皆佛僧所攝 我與諸眾生 為最正覺僧
無目眾生類 為之生道眼 是故聲聞眾 及諸緣覺僧 如來僧悉攝 歸依最真實
佛告迦葉。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念。正使不善無知積聚。應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鬪戰之時。當知我為軍中之將。為一切眾所依怙者。譬如王子為太子時。應當自知我為一切王子之上。當紹王位為諸王子作真實依。終不生心作下劣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立金剛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無畏。於三法中離種種想。如來最上猶如頂相最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種種差別如梯橙也。為世間依度世間故。於真實法示現種種。而為三法誘化童蒙無知眾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
迦葉菩薩復說偈言。
知此真實義 而問於如來 欲顯發菩薩 勇猛離垢故 善哉世尊說 菩薩之所行
大乘深利智 如練金剛慧 善哉世尊說 安立諸菩薩 如來善顯示 我今亦當然
一切眾生類 悉應自觀察 自身如來藏 皆是三歸依 一切眾生類 信受此經者
若已離煩惱 及諸未離欲 皆當歸自身 如來微妙藏 唯是正歸依 無二亦無三
所以然者何 世尊廣分別 各各自身有 如來微妙藏 以知此義故 不復歸於三
我已為一切 世間真實依 法及比丘僧 一切攝受故 聲聞辟支佛 皆悉當敬禮
以是諸菩薩 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來性 為不可思議 具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故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其諸菩薩應如是學甚深利智。復次善男子。我當更說入如來藏。即說偈言。
有我長存者 終不經苦患 若使無我者 空為修梵行
一切法無我 是名斷滅教 言我長存者 則為計常說
一切法無常 是則為斷說 一切法常者 是則為常說
一切法是苦 是則斷滅說 一切法是樂 是則計常說
一切修常想 是疾得斷說 一切修無常 是疾得常想
譬如拆樓蟲 得一速望二 如是修常者 是速得斷滅
若修斷滅者 亦疾得常想 如是所說喻 得一更求餘
異法修苦者 則說不善分 異法修樂者 是則說善分
異法修無我 無量諸煩惱 異法修常存 佛性及涅槃
異法修無常 則身不堅固 異法修常者 如來等三寶 及平等解脫 是諸法真實
如來之所說 不同於彼喻 當知除二邊 處中而說法 計常及斷滅 是見二俱離
世間凡愚輩 於佛說迷惑 喻如羸病人 頓服蘇迷亂 有無增其患 譬如重病人
四大互增損 而不等和合 痰癊增不息 風種起燒然 風癊已違諍 涎唾亦復增
如是不和合 舉體發狂亂 良醫善方療 隨順安四種 除滅一切病 悅樂全身強
如四大毒蛇 無量煩惱患 良醫善方療 平等性安隱 其平等性者 是名如來藏
得聞如來性 離於一切界 常住不變易 有無等不著 凡愚而妄說 不了微密教
如來為眾生 方便說身苦 凡愚不能了 謂我身斷滅
慧者了真諦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中 有安樂種子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無常 凡愚謂我身 如陶家坏器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能知我身有 微妙法身種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非我 凡愚謂佛法 一切無我所
智者能諦了 非盡假名說 不惑於清淨 如來真法性
聞佛為眾生 方便說空教 愚夫不能知 謂悉言語斷
慧者能諦了 不總一切受 知如來法身 長存不變易
聞我為眾生 方便說解脫 愚夫謂佛身 解脫悉磨滅
慧者能諦了 不悉往來斷 如來人師子 自在獨遊步
我為眾生說 無明緣諸行 凡愚不能知 謂是為二法
慧者能諦了 明非明雖異 解脫真實法 則無有二相
緣諸行生識 凡愚謂為二 慧者知行緣 雖二而不二
十善及十惡 凡愚隨二相 慧者能諦了 雖二而不二
有罪及無罪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清淨不淨相 凡愚謂為二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作者及不作 說一切諸法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說一切諸法 為苦及樂分 凡愚不能知 謂為是二法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行無常 凡愚不能知 總修如來性 慧者能諦了 自性則不二
我為眾生說 一切法無我 凡愚不能知 謂佛說無我 慧者了自性 我非我無二
無量無數佛 說是如來藏 我亦說一切 功德積聚經 我非我不二 汝等善受持
善男子。當憶念一切功德聚經。我說般若波羅蜜大經不二。彼如是說我非我不二。譬如從乳出酪。從酪出生蘇。從生蘇出熟蘇。從熟蘇出醍醐。為始終是一。為從餘處來。若即是一者即作本事。若乳即為酪者。然今乳時而無酪相。如是因緣展轉相生。非已有故而言展轉。若餘處來者。彼在何處住。當於乳時不見酪等從餘處來。彼一切分皆有醍醐自性。但諸過覆故異分現。
牛食過故乳則血氣。牛食甘草乳則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於雪山下有甘澤草。牛食是草出成醍醐不作餘色。當如牛食種種味草。則有種種異色。
明及無明不二之法。亦復如是。行業過故明非明轉。一切善法及不善法皆無有二。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如彼醍醐。自性清淨煩惱過故。有異相現。
譬如人言。大海水鹹非為一切其水悉鹹。其中亦有八味之水。譬如雪山多諸毒草。而彼雪山先有良藥。
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如彼良藥其如來性始終常有非作所作。但無量煩惱中間競起。凡諸眾生欲求佛者。當除無量煩惱結患。
譬如春月興大雲雷而未降雨。草木華果皆未萌芽。夏時大雨一切扶疏。如來之性亦復如是。無量煩惱結患所覆。雖聞契經及諸三昧。猶故不知如來之性。以不知故而起於我及非我想。大般泥洹方等契經。密教法藏聞于世間。眾生聞已如來之性皆悉萌芽。能長養大義。是故名為大般泥洹。如是善男子。其有眾生學此方等般泥洹者。名為畢報如來之恩。
迦葉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之性於諸聲聞及辟支佛。甚為難見難得之寶。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善男子。我亦常說甚為難見。譬如有人膚翳覆眼不見五色。就彼良醫為治其目翳。便為除少分膚肉。而以一物示之令見。彼視惑亂謂二謂三。久久諦視彷彿見之。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淨治道地成就十住。於自身中觀察如來真實之性。猶為無我輪之所惑。況復聲聞及辟支佛而能知之。當知善男子。如來之性難見如是。
又如有人仰觀飛鳥。遠則不識為是為非。極明其目彷彿識之。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久乃彷彿。況復聲聞及辟支佛。
又復如人痰癊增故。迷於諸方欲有所至。心心相續專念記識猶失徑路。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專心方便猶有惑亂。況復聲聞及辟支佛。
復次如人遠行曠野熱渴所亂。遠見野馬或謂為水。或謂林樹或言聚落。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有人登高臨下遠觀佛塔。或作水想或謂虛空或謂屋舍。或謂野馬山石草樹。方便諦觀乃知是塔。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方便極視乃知真實。
復次如人船行大海。遠見城郭而生惑想。或謂虛空或言物像。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王子竟夜觀伎。至日光現見人生惑親作他想。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大臣往詣王所諮詳王事。夜闇還家於電光中。若見白牛而生惑想。或謂屋舍或謂丘塚。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譬如持戒比丘自漉淨水。復重諦視若見微毫。或謂為虫或謂塵末。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復次如人觀高山頂。若有行人或謂禽獸。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如人目患夜闇觀畫。或謂人像或謂神像。或謂佛像或謂釋梵諸菩薩像。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亦生惑想。
如是善男子。如來之性甚深難見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能知見。如是善男子。如來教法。慧者所知應當信受。
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世尊說。如來之性甚深微妙。諸肉眼者云何得見。
佛告迦葉。譬如非想非非想天。唯佛境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云何能見。但彼隨順如來契經。信心方便然後等觀。如是善男子。一切聲聞及辟支佛。當於方等般泥洹經而生信心知其自身有如來性。是故當知如來之性唯佛境界。非諸聲聞及辟支佛。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間眾生皆言有我。此義云何。
佛告迦葉。譬如一時二人為友。一是王子。一貧窮人。結好往來。其王子者有調伏兕。貧人見之。彼於後時共至他國。於一客舍暮共止宿。而彼貧者於夢中言。兕來兕來。聲徹于外。
時有人聞將至王所。以其所聞具白國王。王即問言。何處有兕。
時彼貧人便白王言。我無兕也。善知識有我曾見之。
王即復問。其狀云何。
復白王言。其角似羊。
作是語已王語貧人。汝自還去何處有兕。彼亦無有為虛說耳。
而兕似羊傳於天下。如是不久其王命終。太子即位亦訪求兕而不能得。次後其子續立為王。亦復如是求兕不得。展轉相傳恒於兕上而作羊想。如是菩薩摩訶薩出於世時。為眾生說真實之我。其無知者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知其真便妄想說。我如寸燈在於心中。種種眾生我人壽命。如彼夢說展轉相承皆起邪見。計有吾我求吾我性。不得實我作無我說。而諸世間一切眾生常作妄想計有吾我及無我想。
如是善男子。我說如來之性最為真實。若世間說我隨順法者。當知是則為離世俗。當知皆是菩薩變化現同俗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