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四相品之餘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諸佛世尊有祕密藏是義不然。何以故。諸佛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譬如幻主機關木人。人雖覩見屈伸俯仰。莫知其內而使之然。佛法不爾。咸令眾生悉得知見。云何當言諸佛世尊有祕密藏。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來實無祕密之藏。何以故。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淨無翳人皆覩見。如來之言亦復如是。開發顯露清淨無翳。愚人不解謂之祕藏。智者了達則不名藏。
善男子。譬如有人多積金銀至無量億。其心慳吝不肯惠施拯濟貧窮。如是積聚乃名祕藏。如來不爾於無邊劫積聚無量妙法珍寶心無慳吝。常以惠施一切眾生。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根不具。或無一目一手一足。以羞恥故不令人見。人不見故名為祕藏。如來不爾。所有正法具足無缺令人覩見。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善男子。譬如貧人多負人財。怖畏債主隱不欲現。故名為藏。如來不爾。不負一切眾生世法。雖負眾生出世之法而亦不藏。何以故。恒於眾生生一子想。而為演說無上法故。
善男子。譬如長者多有財寶唯有一子心甚愛重情無捨離。所有珍寶悉用示之。如來亦爾。視諸眾生同於一子。
善男子。如世間人以男女根醜陋鄙惡以衣覆蔽。故名為藏。如來不爾永斷此根。以無根故無所覆藏。
善男子。如婆羅門所有語論。終不欲令剎利毘舍首陀等聞。何以故。以此論中有過惡故。如來正法則不如是。初中後善。是故不得名為祕藏。
善男子。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心常憶念憐愛無已。將詣師所欲令受學。懼不速成尋便將還。以愛念故晝夜慇懃教其半字。而不教誨毗伽羅論。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善男子。假使長者教半字已。是兒即時能得了知毘伽羅論不。
不也。世尊。
如是長者於是子所有祕藏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以子年幼故不為說。不以祕吝而不現示。所以者何。若有嫉妒祕吝之心。乃名為藏。如來不爾。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若有瞋心嫉妒慳吝。乃名為藏。如來無有瞋心嫉妒。云何名藏。
善男子。彼大長者謂如來也。言一子者謂一切眾生。如來等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教一子者謂聲聞弟子。半字者謂九部經。毘伽羅論者所謂方等大乘經典。以諸聲聞無有慧力。是故如來為說半字九部經典。而不為說毘伽羅論方等大乘。
善男子。如彼長者子既長大堪任讀學。若不為說毘伽羅論可名為藏。若諸聲聞有堪任力。能受大乘毘伽羅論。如來祕惜不為說者。可言如來有祕密藏。如來不爾。是故如來無有祕藏。如彼長者教半字已次為演說毘伽羅論。我亦如是。為諸弟子說於半字九部經已。次為演說毘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
復次善男子。譬如夏月興大雲雷降注大雨令諸農夫下種子者多獲果實。不下種者無所收獲。無所獲者非龍王咎。而此龍王亦無所藏。我亦如是。降大法雨大涅槃經。若諸眾生種善子者得慧芽果。無善子者則無所獲。無所獲者非如來咎。然佛如來實無所藏。
迦葉復言。我今定知如來世尊無所祕藏。如佛所說。毘伽羅論謂佛如來常存不變。是義不然。何以故。佛昔說偈。
 諸佛與緣覺  聲聞弟子眾   猶捨無常身  何況諸凡夫
今者乃說常存無變。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為一切聲聞弟子教半字故而說是偈。又善男子。波斯匿王其母命終。悲號戀慕不能自勝來至我所。我即問言。大王何故悲苦懊惱乃至於此。
王言。世尊。國大夫人某日命終。假使有能令我母命還如本者。我當捨國象馬七珍及以身命悉以報之。
我復語言。大王。且莫愁惱憂悲啼哭。一切眾生壽命盡者名之為死。諸佛緣覺聲聞弟子尚捨此身況復凡夫。
善男子。我為波斯匿王教半字故而說是偈。我今為諸聲聞弟子說毗伽羅論。謂如來常存無有變易。若有人言如來無常。云何是人舌不墮落。
迦葉復言。如佛所說。
 無所積聚  於食知足  如鳥飛空   跡不可尋
是義云何。世尊。於此眾中誰得名為無所積聚。誰復得名於食知足。誰行於空跡不可尋。而此去者為至何方。
佛言。迦葉。夫積聚者。名曰財寶。善男子。積聚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有為積聚者即聲聞行。無為積聚者即如來行。
善男子。僧亦二種。有為無為。有為僧者名曰聲聞。聲聞僧者無有積聚。所謂奴婢非法之物庫藏穀米鹽豉胡麻大小諸豆。若有說言如來聽蓄奴婢僕使如是之物。舌則卷縮。我諸所有聲聞弟子名無積聚。亦得名為於食知足。若有貪食名不知足。不貪食者是名知足。
跡難尋者。則近無上菩提之道。我說是人雖去無至。
迦葉復言。若有為僧尚無積聚。況無為僧。無為僧者即是如來。如來云何當有積聚。夫積聚者名為藏匿。是故如來凡有所說。無所匿惜。云何名藏。
跡不可尋者所謂涅槃。涅槃之中無有日月星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死二十五有。離諸憂苦及諸煩惱。如是涅槃如來住處常不變易。以是因緣如來至是娑羅樹間。於大涅槃而般涅槃。
佛告迦葉。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有人壽命無量名大丈夫。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勝。如我所說八大人覺。為一人有為多人有。若一人具八則為最勝。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
善男子。譬如有人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值遇良醫為拔毒箭塗以妙藥。令其離痛得受安樂。是醫即便遊於城邑及諸聚落。隨有患苦瘡疣之處即往其所為療眾苦。善男子。如來亦爾。成等正覺為大醫王。見閻浮提苦惱眾生無量劫中被婬怒癡煩惱毒箭受大苦切。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療治此已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示現作佛為其療治。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隨有調伏眾生之處。如來於中而作示現。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間醫師悉能療治一切眾生瘡疣病不。
善男子。世間瘡疣凡有二種。一者可治。二不可治。凡可治者醫則能治。不可治者則不能治。
迦葉復言。如佛言者。如來則為於閻浮提治眾生已。若言治已。是諸眾生其中云何復有未能得涅槃者。若未悉得云何如來說言治竟欲至他方。
善男子。閻浮提內眾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無信。有信之人則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無瘡疣故。是故我說治閻浮提諸眾生已。無信之人名一闡提。一闡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闡提餘悉治已。是故涅槃名無瘡疣。
世尊。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迦葉復言。所言解脫為是色耶為非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聲聞緣覺解脫。言是色者。
即是諸佛如來解脫。善男子。是故解脫亦色非色。如來為諸聲聞弟子說為非色。
世尊。聲聞緣覺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說為非色。若人難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來進止。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解脫亦爾。亦色非色說為非色。亦想非想說為非想。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般涅槃行解脫義。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若真解脫離諸繫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名曰不生。
迦葉。譬如醍醐其性清淨。如來亦爾。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淨。所以示現有父母者。為欲化度諸眾生故。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解脫無二無別。
譬如春月下諸種子得煖潤氣尋便出生。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凡是作者如城郭樓觀。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譬如陶師作已還破。解脫不爾。真解脫者不生不滅。是故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亦爾。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非有為法。以是義故。名曰如來。
入大涅槃不老不死。有何等義。老者名為遷變。髮白面皺。死者身壞命終。如是等法解脫中無。以無是事故名解脫。如來亦無髮白面皺有為之法。是故如來無有老也。無有老故則無有死。
又解脫者名曰無病。所謂病者四百四病及餘外來侵損身者。是處無故故名解脫。無病疾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無病。是故法身亦無有病。
如是無病即是如來。
死者名曰身壞命終。是處無死即是甘露。是甘露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成就如是功德。云何當言如來無常。若言無常無有是處。是金剛身云何無常。是故如來不名命終。如來清淨無有垢穢。如來之身非胎所污。如分陀利本性清淨。如來解脫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是故如來清淨無垢。
又解脫者諸漏瘡疣永無遺餘。如來亦爾。無有一切諸漏瘡疣。
又解脫者無有鬪諍。譬如飢人見他飲食生貪奪想。解脫不爾。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凡夫人言。夫安靜者謂摩醯首羅。如是之言即是虛妄。真安靜者畢竟解脫。畢竟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安隱。如多賊處名不安隱。清夷之處乃名安隱。是解脫中無有怖畏。故名安隱。是故安隱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無有等侶。有等侶者如諸國王有鄰國等。真解脫者則不如是。無等侶者。謂轉輪聖王無能與等。解脫亦爾無有等侶。無等侶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轉法輪王。是故如來無有等侶。有等侶者。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名無憂愁。有憂愁者。譬如國王畏難強鄰而生憂愁。夫解脫者則無是事。譬如壞怨則無憂慮。解脫亦爾是無憂畏。無憂畏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憂喜。譬如女人唯有一子從役遠行。卒得凶問聞之愁苦。後復聞活便生歡喜。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憂喜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譬如春月日沒之後風起塵霧。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塵霧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聖王髻中明珠無有垢穢。夫解脫性亦復如是無有垢穢。無垢穢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真金性不雜沙石乃名真寶。有人得之生於財想。夫解脫性亦復如是如彼真寶。彼真寶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瓦瓶破而聲剖。金剛寶瓶則不如是。夫解脫者亦無剖破。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其。聲剖者如毘麻子置盛熱中爆裂出聲。夫解脫者無如是事。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剖破聲。假使無量百千人眾悉共射之無能壞者。無剖破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貧窮人負他物故為他所繫。枷鎖杖罰受諸苦毒。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有負債。猶如長者多有財寶無量億數勢力自在不負他物。夫解脫者亦復如是。多有無量法財珍寶。勢力自在無有所負。無所負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逼切。如春涉熱夏日食甜冬日觸冷。真解脫中無有如是不適意事。無逼切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無逼切者。譬如有人飽食魚肉而復飲乳是人則為近死不久。真解脫中無如是事。是人若得甘露良藥所患得除。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甘露良藥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云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凡夫我慢自高。而作是念一切物中誰能害我。即便捉持蛇虎毒蟲。當知是人不盡壽命則便橫死。真解脫中無如是事。不逼切者如轉輪王所有神珠。能伏蛣蜣九十六種諸毒蟲等。若有聞是神珠香者。諸毒消滅。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皆悉遠離二十五有。毒消滅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不逼切者譬如虛空。解脫亦爾。彼虛空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逼切者如近乾草燃諸燈火近則熾燃。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又不逼切者譬如日月不逼眾生。解脫亦爾。於諸眾生無有逼切。無有逼切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動法。猶如怨親。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又不動者如轉輪王更無聖王以為親友。若更有親則無是處。解脫亦爾。更無有親。若有親者亦無是處。彼王無親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無動者譬如素衣易受染色。解脫不爾。
又無動者如婆師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無有是處。解脫亦爾。欲令有臭及諸色者亦無是處。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希有。譬如水中生於蓮花非為希有。火中生者是乃希有。有人見之便生歡喜。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其有見者心生歡喜。彼希有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其如來者即是法身。
又希有者譬如嬰兒其齒未生漸漸長大然後乃生。解脫不爾無生不生。
又解脫者名曰虛寂。無有不定。不定者如一闡提究竟不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若於佛正法中心得淨信。爾時即便滅一闡提。若復得作優婆塞者。是亦得能滅一闡提。犯重禁者滅此罪已則得成佛。是故若言畢定不移不成佛道無有是處。真解脫中都無如是滅盡之事。
又虛寂者墮於法界。如法界性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一闡提若盡滅者。則不得稱一闡提也。何等名為一闡提耶。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真解脫中都無是事。無是事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量。譬如穀聚其量可知。真解脫者則不如是。譬如大海不可度量。解脫亦爾不可度量。不可量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量法。如一眾生多有業報。解脫亦爾有無量報。無量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廣大。譬如大海無與等者。解脫亦爾無能與等。無與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最上。譬如虛空最高無比。解脫亦爾最高無比。高無比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能過。譬如師子所住之處。一切百獸無能過者。解脫亦爾無有能過。無能過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無上。譬如北方諸方中上。解脫亦爾為無有上。無有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上上。譬如北方之於東方為無上上。解脫亦爾無有上上。無上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恒法。譬如人天身壞命終是名曰恒。非不恒也。解脫亦爾非是不恒。非不恒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堅實。如佉陀羅栴檀沈水其性堅實。解脫亦爾其性堅實。性堅實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虛。譬如竹葦其體空疏。解脫不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污。譬如牆壁未被塗治。蚊虻在上止住遊戲。若以塗治彩畫彫飾。蟲聞彩香即便不住。如是不住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邊。譬如聚落皆有邊表。解脫不爾。譬如虛空無有邊際。解脫亦爾無有邊際。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譬如空中鳥跡難見。如是難見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甚深。何以故。聲聞緣覺所不能入。不能入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甚深者諸佛菩薩之所恭敬。譬如孝子供養父母功德甚深。功德甚深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譬如有人不自見頂。解脫亦爾聲聞緣覺所不能見。不能見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舍宅。譬如虛空無有舍宅。解脫亦爾言舍宅者喻二十五有。無有舍宅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取。如阿摩勒果人可取持。解脫不爾不可取持。不可取持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執。譬如幻物不可執持。解脫亦爾不可執持。不可執持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身體。譬如有人體生瘡癩及諸癰疽顛狂乾枯。真解脫中無如是病。無如是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一味。如乳一味。解脫亦爾唯有一味。如是一味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清淨。如水無泥澄渟清淨。解脫亦爾澄渟清淨。澄渟清淨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一味。如空中雨一味清淨。一味清淨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除却。譬如滿月無諸雲翳。解脫亦爾無諸雲翳。無諸雲翳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寂靜。譬如有人熱病除愈身得寂靜。解脫亦爾身得寂靜。身得寂靜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是平等。譬如野田毒蛇鼠狼俱有殺心。解脫不爾無有殺心。無殺心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平等者譬如父母等心於子。解脫亦爾其心平等。心平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異處。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淨屋宅更無異處。解脫亦爾無有異處。無異處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知足。譬如飢人值遇甘饌食之無厭。解脫不爾如食乳糜更無所須。更無所須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斷絕。如人被縛斷縛得脫。解脫亦爾斷絕一切疑心結縛。如是斷疑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到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彼岸。解脫不爾雖無此岸而有彼岸。有彼岸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默然。譬如大海其水汎漲多諸音聲。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美妙。譬如眾藥雜呵梨勒其味則苦。解脫不爾味如甘露。味如甘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除諸煩惱。譬如良醫和合諸藥善療眾病。解脫亦爾能除煩惱。除煩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迮。譬如小舍不容多人。解脫不爾多所容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滅諸愛不雜婬欲。譬如女人多諸愛欲。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如是無有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等結。
又解脫者名曰無愛。愛有二種。一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眾生故有法愛。如是法愛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離我我所。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救護。能救一切諸怖畏者。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歸處。若有歸依如是解脫不求餘依。譬如有人依恃於王不求餘依。雖復依王則有動轉。依解脫者無有動轉。無動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名曰屋宅。譬如有人行於曠野則有險難。解脫不爾。無有險難。無險難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是無所畏。如師子王於諸百獸不生怖畏。解脫亦爾於諸魔眾不生怖畏。無怖畏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迮狹。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並行。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譬如有人畏虎墮井。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如大海中捨壞小船得堅牢船。乘之渡海至安隱處心得快樂。解脫亦爾。心得快樂。得快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拔諸因緣。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脫中都無是因。無是因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伏憍慢。譬如大王慢於小王。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伏諸放逸。謂放逸者多有貪欲。真解脫中無有是名。無是名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除無明。如上妙酥除諸滓穢乃名醍醐。解脫亦爾。除無明滓生於真明。如是真明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寂靜純一無二。如空野象獨一無侶。解脫亦爾獨一無二。獨一無二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堅實。如竹葦毘麻莖幹空虛而子堅實。除佛如來其餘人天皆不堅實。真解脫者遠離一切諸有漏等。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能覺了增益於我。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捨諸有。譬如有人食已而吐。解脫亦爾捨於諸有。捨諸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決定。如婆師花香七葉中無。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水大。譬如水大於諸大勝能潤一切草木種子。解脫亦爾。能潤一切有生之類。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入。如有門戶則通入路。金性之處金則可得。解脫亦爾。如彼門戶。修無我者則得入中。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善。譬如弟子隨逐於師善奉教敕得名為善。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出世法。於一切法最為出過。如眾味中酥乳最勝。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動。譬如門閫風不能動。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濤波。如彼大海其水濤波。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譬如宮殿。解脫亦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所用。如閻浮檀金多有所任無有能說是金過惡。解脫亦爾。無有過惡。無有過惡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捨嬰兒行。譬如大人捨小兒行。解脫亦爾。除捨五陰。除捨五陰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究竟。如被繫者從繫得解洗浴清淨然後還家。解脫亦爾。畢竟清淨。畢竟清淨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作樂。無作樂者以吐貪欲瞋恚癡故。譬如有人誤飲毒藥。為除毒故即服吐藥。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樂。解脫亦爾。吐諸煩惱結縛之毒。身得安樂名無作樂。無作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斷四種毒蛇煩惱。斷煩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離諸有。滅一切苦得一切樂。永斷貪欲瞋恚愚癡。拔斷一切煩惱根本。拔根本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斷塞諸道。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唯斷取著不斷我見。我見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無所有。無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計解脫。而是尼犍實無解脫。故名空空。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空不空。如水酒乳酪酥蜜等瓶。雖無水酒酪酥蜜時。猶故得名為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說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則不得有色香味觸。若言不空而復無有水酒等實。解脫亦爾。不可說色及以非色。不可說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則不得有常樂我淨。若言不空誰受是常樂我淨者。以是義故。不可說空及以不空。空者謂無二十五有及諸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為行。如瓶無酪則名為空。不空者。謂真實善色常樂我淨不動不變。猶如彼瓶色香味觸故名不空。是故解脫喻如彼瓶。彼瓶遇緣則有破壞。解脫不爾。不可破壞。不可破壞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離愛。譬如有人愛心悕望釋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解脫不爾。
若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無愛無疑。無愛無疑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若言解脫有愛疑者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斷諸有貪。斷一切相一切繫縛一切煩惱一切生死一切因緣一切果報。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一切眾生怖畏生死諸煩惱故故受三歸。譬如群鹿怖畏獵師既得免離。若得一跳則喻一歸。如是三跳則喻三歸。以三跳故得受安樂。眾生亦爾。怖畏四魔惡獵師故受三歸依。三歸依故則得安樂。受安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無盡。無盡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涅槃佛性決定如來是一義者。云何說言有三歸依。
佛告迦葉。善男子。一切眾生怖畏生死故求三歸。以三歸故則知佛性決定涅槃。善男子。有法名一義異。有法名義俱異。
名一義異者。佛常法常比丘僧常。涅槃虛空皆亦是常。是名名一義異。
名義俱異者。佛名為覺。法名不覺。僧名和合。涅槃名解脫。虛空名非善亦名無礙。是為名義俱異。
善男子。三歸依者亦復如是。名義俱異。云何為一。是故我告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莫供養我當供養僧。若供養僧則得具足供養三歸。
摩訶波闍波提即答我言。眾僧之中無佛無法。云何說言供養眾僧。則得具足供養三歸。
我復告言。汝隨我語則供養佛。為解脫故即供養法。眾僧受者則供養僧。
善男子。是故三歸不得為一。善男子。如來或時說一為三說三為一。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迦葉復言。如佛所說。畢竟安樂名涅槃者。是義云何。夫涅槃者捨身捨智。若捨身智誰當受樂。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已心悶出外欲吐。既得吐已而復迴還。同伴問之。汝今所患竟為差不而復來還。
答言。已差身得安樂。
如來亦爾。畢竟遠離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樂之處。不可動轉無有盡滅。斷一切受名無受樂。如是無受名為常樂。若言如來有受樂者無有是處。是故畢竟樂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迦葉復言。不生不滅是解脫耶。
如是如是善男子。不生不滅即是解脫。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迦葉復言。若不生滅是解脫者。虛空之性亦無生滅應是如來。如如來性即是解脫。
佛告迦葉。善男子。是事不然。
世尊。何故不然。
善男子。如迦蘭伽及命命鳥。其聲清妙寧可同於烏鵲音不。
不也世尊。烏鵲之聲比命命等。百千萬倍不可為比。
迦葉復言。迦蘭伽等其聲微妙身亦不同。如來云何比之烏鵲。無異芥子比須彌山。佛與虛空亦復如是。迦蘭伽聲可譬佛聲。不可以喻烏鵲之音。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解甚深難解。如來有時以因緣故。引彼虛空以喻解脫。如是解脫即是如來。真解脫者一切人天無能為譬。而此虛空實非其喻。為化眾生故以虛空非喻為喻。當知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之性即是解脫。解脫如來無二無別。善男子。非喻者如無比之物不可引喻。有因緣故可得引喻。如經中說面貌端正如月盛滿。白象鮮潔猶如雪山。滿月不得即同於面。
雪山不得即是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喻喻真解脫。為化眾生故作喻耳。以諸譬喻知諸法性。皆亦如是。
迦葉復言。云何如來作二種說。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執持刀劍以瞋恚心欲害如來。如來和悅無恚恨色。是人當得壞如來身成逆罪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身界不可壞故。所以者何。以無身聚唯有法性。法性之性理不可壞。是人云何能壞佛身。直以惡心故成無間。以是因緣引諸譬喻得知實法。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所欲說汝今已說。又善男子。譬如惡人欲害其母。住於野田在穀積下。母為送食。其人見已。尋生害心便前磨刀。母時知已逃入積中。其人持刀繞積邊斫。斫已歡喜生已害想。其母尋出還至家中。於意云何。是人成就無間罪不。
世尊。不可定說。何以故。若說有罪母身應壞身。若不壞云何言有。若說無罪。生已殺想心懷歡喜。云何言無。是人雖不具足逆罪而亦是逆。以是因緣引諸譬喻得知實法。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以是因緣我說種種方便譬喻以譬解脫。雖以無量阿僧祇喻。而實不可以喻為比。或有因緣亦可喻說。或有因緣不可引譬。是故解脫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趣涅槃者。涅槃如來亦有如是無量功德。以如是等無量功德成就滿故名大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如來至處為無有盡。處若無盡當知壽命亦應無盡。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護持正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斷煩惱諸結縛者。當作如是護持正法。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四相品第七之一


佛復告迦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分別開示大般涅槃有四相義。何等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隨問答。四者善解因緣義。
迦葉。云何自正。
若佛如來見諸因緣而有所說。譬如比丘見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寧抱是熾然火聚。終不敢於如來所說十二部經及祕密藏謗言此經是魔所說。若言如來法僧無常。如是說者為自侵欺亦欺於人。寧以利刀自斷其舌。終不說言如來法僧是無常也。若聞他說亦不信受。於此說者應生憐愍。如來法僧不可思議應如是持。自觀己身猶如火聚。是名自正。
迦葉。云何正他。
佛說法時有一女人乳養嬰兒。來詣佛所稽首佛足。有所顧念心自思惟便坐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汝以愛念多含兒酥。不知籌量消與不消。
爾時女人即白佛言。甚奇世尊。善能知我心中所念。唯願如來教我多少。世尊。我於今朝多與兒酥。恐不能消將無夭壽。唯願如來為我解說。
佛言。汝兒所食尋即消化增益壽命。
女人聞已心大踊躍。復作是言。如來實說故我歡喜。
世尊如是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善能分別說消不消。亦說諸法無我無常。若佛世尊先說常者。受化之徒。當言此法同彼外道即便捨去。
復告女人。若兒長大能自行來。凡所食噉能消難消。本所與酥則不供足。我之所有聲聞弟子亦復如是。如汝嬰兒。不能消是常住之法。是故我先說苦。無常。若我聲聞諸弟子等功德已備。堪任修習大乘經典。我於是經為說六味。云何六味。說苦醋味。無常鹹味。無我苦味。樂為甜味。我為辛味。常為淡味。彼世間中有三種味。所謂無常無我無樂。煩惱為薪智慧為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食。謂常樂我。令諸弟子悉皆甘嗜。
復告女人。汝若有緣欲至他處。應驅惡子令出其舍。悉以寶藏付示善子。
女人白佛。實如聖教。珍寶之藏應示善子不示惡子。
姊。我亦如是。般涅槃時如來微密無上法藏。不與聲聞諸弟子等。如汝寶藏不示惡子。要當付囑諸菩薩等。如汝寶藏委付善子。何以故。聲聞弟子生變異想。謂佛如來真實滅度。然我真實不滅度也。如汝遠行未還之頃汝之惡子便言汝死。汝實不死。諸菩薩等說言如來常不變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義故。我以無上祕密之藏付諸菩薩。善男子。若有眾生謂佛常住不變異者。當知是家則為有佛。是名正他。
迦葉。云何能隨問答者。
若有人來問佛世尊。我當云何不捨錢財而得名為大施檀越。
佛言。若有沙門婆羅門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淨物者。當施其人奴婢僕使。修梵行者施與女色。斷酒肉者施以酒肉。不過中食施過中食。不著花香施以花香。如是施者。施名流布聲聞天下未曾損己一毫之費。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
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淨。乃至九種清淨而復不聽。
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
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油以為美食。雖說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何況貪著是魚肉味。
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
善男子。不應同彼尼乾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淨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師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
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當有比丘貌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身所被服麤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德。放畜牛羊擔負薪草。頭鬚髮爪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多諸病苦眠臥糞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啞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說解脫果離不淨法。及壞甚深祕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說經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
善男子。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穀受取魚肉手自作食。執持油瓶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車渠馬瑙頗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貝種種果蓏。學諸技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植根栽。蠱道呪幻和合諸藥作倡伎樂香花治身。摴蒲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則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迦葉。云何善解因緣義。
如有四部之眾來問我言。世尊。如是之義如來初出。何故不為波斯匿王說是法門深妙之義。或時說深或時說淺。或名為犯或名不犯。云何名墮。云何名律。云何名波羅提木叉義。
佛言。波羅提木叉者。名為知足成就威儀無所受畜。亦名淨命。墮者名四惡趣。又復墮者。墮於地獄乃至阿鼻。論其遲速過於暴雨。聞者驚怖堅持禁戒。不犯威儀修習知足。不受一切不淨之物。又復墮者。長養地獄畜生餓鬼。以是諸義故名曰墮。波羅提木叉者。離身口意不善邪業。律者入戒威儀深經善義。遮受一切不淨之物及不淨因緣。亦遮四重。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一墮。四悔過法。眾多學法。七滅諍等。
或復有人破一切戒。云何一切。謂四重法乃至七滅諍法。或復有人誹謗正法甚深經典。及一闡提具足成就。盡一切相無有因緣。如是等人自言我是聰明利智輕重之罪悉皆覆藏。覆藏諸惡如龜藏六。如是眾罪長夜不悔。以不悔故日夜增長。是諸比丘所犯眾罪終不發露。是使所犯遂復滋漫。是故如來知是事已。漸次而制不得一時。
爾時有善男子善女人白佛言。世尊。如來久知如是之事何不先制。將無世尊欲令眾生入阿鼻獄。譬如多人欲至他方迷失正路隨逐邪道。是諸人等不知迷故皆謂是道。復不見人可問是非。眾生如是迷於佛法不見正真。如來應為先說正道敕諸比丘。此是犯戒此是持戒。當如是制。何以故。如來正覺是真實者知見正道。唯有如來天中之天。能說十善增上功德及其義味。是故啟請應先制戒。
佛言。善男子。若言如來能為眾生宣說十善增上功德。是則如來視諸眾生如羅睺羅。云何難言將無世尊欲令眾生入於地獄。我見一人有墮阿鼻地獄因緣。尚為是人住世一劫若減一劫我於眾生有大慈悲。何緣當誑如子想者令入地獄。
善男子。如王國內有納衣者見衣有孔然後乃補。如來亦爾。見諸眾生有入阿鼻地獄因緣。即以戒善而為補之。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先為眾生說十善法。其後漸漸有行惡者。王即隨事以漸斷之。斷諸惡已然後自行聖王之法。善男子。我亦如是。雖有所說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漸行非法。然後方乃隨事制之。樂法眾生隨教修行。如是等眾乃能得見如來法身。如轉輪王所有輪寶不可思議。如來亦爾不可思議。法僧二寶亦不可思議。能說法者及聞法者皆不可思議。是名善解因緣義也。
菩薩如是分別開示四種相義。是名大乘大涅槃中因緣義也。
復次自正者。所謂得是大般涅槃。
正他者。我為比丘說言如來常存不變。
隨問答者。迦葉。因汝所問。故得廣為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是甚深微妙之義。
因緣義者。聲聞緣覺不解如是甚深之義。不聞伊字三點而成解脫。涅槃。摩訶般若成祕密藏。我今於此闡揚分別。為諸聲聞開發慧眼。
假使有人作如是言。如是四事云何為一非虛妄耶。
即應反質。是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如是四事有何等異。是豈得名為虛妄乎。
不也。世尊。如是諸句即是一義。所謂空義。自正。正他。能隨問答。解因緣義。亦復如是。即大涅槃等無有異。
佛言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來無常。云何當知是無常耶。
如佛所言。滅諸煩惱名為涅槃。猶如火滅悉無所有。滅諸煩惱亦復如是。故名涅槃。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離諸有者乃名涅槃。是涅槃中無有諸有。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如衣壞盡不名為物。涅槃亦爾。滅諸煩惱不名為物。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離欲寂滅名曰涅槃。如人斬首則無有首。離欲寂滅亦復如是。空無所有故名涅槃。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
 譬如熱鐵  槌打星流  散已尋滅   莫知所在  得正解脫  亦復如是
 已度婬欲  諸有淤泥  得無動處    不知所至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迦葉。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名為邪難。迦葉。汝亦不應作是憶想。謂如來性是滅盡也。迦葉。滅煩惱者不名為物。何以故。永畢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靜為無有上。滅盡諸相無有遺餘。是句鮮白常住無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來亦爾常住無變。
言星流者。謂煩惱也。散已尋滅莫知所在者。謂諸如來煩惱滅已不在五趣。是故如來是常住法無有變易。
復次迦葉。諸佛所師所謂法也。是故如來恭敬供養。以法常故諸佛亦常。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若煩惱火滅如來亦滅。是則如來無常住處。如彼迸鐵赤色滅已莫知所至。如來煩惱亦復如是。滅無所至。又如彼鐵熱與赤色滅已無有。如來亦爾滅已無常。滅煩惱火便入涅槃。當知如來即是無常。
善男子。所言鐵者名諸凡夫。凡夫之人雖滅煩惱滅已復生。故名無常。如來不爾滅不復生。是故名常。
迦葉復言。如鐵赤色滅已還置火中赤色復生。如來若爾應還生結。若結還生即是無常。
佛言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如來無常。何以故。如來是常。善男子。如彼然木滅已有灰。煩惱滅已便有涅槃。壞衣斬首破瓶等譬亦復如是。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壞衣斬首破瓶。迦葉。如鐵冷已可使還熱。如來不爾。斷煩惱已畢竟清涼。煩惱熾火更不復生。迦葉當知。無量眾生猶如彼鐵。我以無漏智慧熾火。燒彼眾生諸煩惱結。
迦葉復言。善哉善哉。我今諦知如來所說諸佛是常。
佛言。迦葉。譬如聖王處在後宮或時遊觀在於後園。王雖不在。諸婇女中亦不得言聖王命終。善男子。如來亦爾。雖不現於閻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無常。如來出於無量煩惱。入于涅槃安樂之處。遊諸覺華歡娛受樂。
迦葉復問。如佛言曰。我已久度煩惱大海。若佛已度煩惱海者。何緣復納耶輸陀羅生羅睺羅。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惱諸結大海。唯願如來說其因緣。
佛告迦葉。汝不應言如來久度煩惱大海。何緣復納耶輸陀羅生羅睺羅。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惱諸結大海。
善男子。是大涅槃能建大義。汝等今當至心諦聽廣為人說莫生驚疑。若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須彌山王如是高廣。悉能取令入於芥子。其諸眾生依須彌者。亦不迫迮無往來想如本不異。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須彌山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及往來想如本不異。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納一毛孔。乃至本處亦復如是。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置於針鋒如貫棗葉。擲著他方異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不覺往返為在何處。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置於右掌如陶家輪。擲置他方微塵世界。無一眾生有往來想。唯應度者乃見之耳。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一切十方無量諸佛世界悉納己身。其中眾生悉不迫迮亦無往返及住處想。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以十方世界內一塵中。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往返之想。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則能示現種種無量神通變化。是故名曰大般涅槃。是菩薩摩訶薩所可示現。如是無量神通變化。一切眾生無能測量。汝今云何能知如來習近愛欲生羅睺羅。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閻浮提。種種示現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愛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於愛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入胎。
善男子。此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我於人天阿修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是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是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
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
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
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於如來應供正遍知。
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下行七步示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於閻浮提生七日已示現剃髮。諸人皆謂我是嬰兒初始剃髮。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見我頂相者。況有持刀臨之剃髮。若有持刀至我頂者無有是處。我已久於無量劫中剃除鬚髮。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剃髮。
我既生已父母將我入天祠中。以我示彼摩醯首羅。摩醯首羅即見我時。合掌恭敬立在一面。我已久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入天祠法。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如是。
我於閻浮提示現穿耳。一切眾生實無有能穿我耳者。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現如是。復以諸寶作師子璫莊嚴其耳。然我已於無量劫中離莊嚴具。為欲隨順世間法故作是示現。
示入學堂修學書疏。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成就遍觀三界所有眾生。無有堪任為我師者。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入學堂。故名如來應供正遍知。習學乘象槃馬捔力種種技藝。亦復如是。
於閻浮提而復示現為王太子。眾生皆見我為太子於五欲中歡娛受樂。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五欲之樂。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如是相。相師占我。若不出家當為轉輪聖王王閻浮提。一切眾生皆信是言。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轉輪王位。為法輪王。於閻浮提現離婇女五欲之樂見老病死及沙門已出家修道。眾生皆謂悉達太子初始出家。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出家學道。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於閻浮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眾皆謂我始於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宮。然我已於無量劫中久降伏已。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
我又示現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謂我實有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報無是諸患。隨順世間故示如是。
我又示現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無飢渴。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進止威儀頭目腹背舉身疾痛木槍償對盥洗手足澡面漱口楊枝自淨。眾皆謂我有如是事。然我是身都無此也。手足清淨猶如蓮花。香氣淨潔如優鉢羅香。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
我又示現受糞掃衣淣濯縫治。然我久已不須是衣。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處在世間受諸快樂。捨如是事出家學道。眾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曇大姓。遠離世樂求出世法。然我久離世間愛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現。一切眾生咸謂是人。然我實非。
善男子。我雖在此閻浮提中數數示現入於涅槃。然我實不畢竟涅槃。而諸眾生皆謂如來真實滅盡。而如來性實不永滅。是故當知是常住法不變易法。
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我又示現閻浮提中出於世間。眾生皆謂我始成佛。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所作已辦。隨順世法故復示現於閻浮提初出成佛。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眾人皆見謂我實犯。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堅持禁戒無有漏缺。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為一闡提。眾人皆見是一闡提。然我實非一闡提也。一闡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破和合僧。眾生皆謂我是破僧。我觀人天無有能破和合僧者。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護持正法。眾人皆謂我是護法悉生驚怪。諸佛法爾不應驚怪。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為魔波旬。眾人皆謂我是波旬。然我久於無量劫中離於魔事。清淨無染猶如蓮花。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女身成佛。眾人見之。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畢竟不受女身。為欲調伏無量眾生故現女像。憐愍一切諸眾生故。而復示現種種色像。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生於四趣。然我久已斷諸趣因。以業因故墮於四趣。為度眾生故生是中。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梵天王。令事梵者安住正法。然我實非。而諸眾生咸皆謂我為真梵天。示現天像遍諸天廟亦復如是。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婬女舍。然我實無貪欲之想。清淨不污猶如蓮花。為諸貪婬著色眾生。於四衢道宣說妙法。然我實無欲穢之心。眾人謂我守護女人。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青衣舍。為欲誘化令住正法。然我實無如是惡業墮在青衣。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而作教師。開化童蒙令住正法。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諸酒會博弈之處。示現種種勝負諍訟。為欲拔濟彼諸眾生。而我實無如是惡業。而諸眾生皆謂我作如是之業。
我又示現久住塚間。作大鷲身度諸飛鳥。而諸眾生皆謂我是真實鷲身。然我久已離於是業。為欲度彼諸鷲鳥故示現如是。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大長者。為欲安立無量眾生住於正法。
又復示作諸王大臣王子輔相。於是眾中各為第一。為修正法故處王位。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疫病劫起多有眾生為病所惱先施醫藥。然後為說微妙正法。令其安住無上菩提。眾人皆謂是病劫起。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飢餓劫起隨其所須供給飲食。然後為說微妙正法。令其安住無上菩提。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刀兵劫起即為說法令離怨害。使得安住無上菩提。
又復示現為計常者說無常想。計樂想者為說苦想。計我想者說無我想。計淨想者說不淨想。
若有眾生貪著三界。即為說法令離是處。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
為斷一切煩惱樹故。種植無上法藥之樹。為欲拔濟諸外道故演說正法。
雖復示現為眾生師。而心初無眾生師想。為欲拔濟諸下賤故。現入其中而為說法。非是惡業受是身也。
如來正覺如是安住大般涅槃。是故名為常住無變。如閻浮提東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鬱單越。亦復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爾。二十五有如首楞嚴經中廣說。以是故名大般涅槃。若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般涅槃。能示如是神通變化而無所畏。迦葉。以是緣故。汝不應言羅睺羅者是佛之子。何以故。我於往昔無量劫中已離欲有。是故如來名曰。常住無有變易。
迦葉復言。如來云何名曰常住。如佛言曰。如燈滅已無有方所。如來亦爾。既滅度已亦無方所。
佛言。迦葉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言。燈滅盡已無有方所。如來亦爾。既滅度已無有方所。善男子。譬如男女然燈之時。燈器大小悉滿中油。隨有油在其明猶存。若油盡已明亦俱盡。其明滅者譬煩惱滅。明雖滅盡燈器猶存。如來亦爾。煩惱雖滅法身常存。善男子。於意云何。明與燈器為俱滅不。
迦葉答言。不也。世尊。雖不俱滅然是無常。若以法身譬燈器者。燈器無常。
法身亦爾。應是無常。
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難。如世間言器。如來世尊無上法器。彼器無常非如來也。一切法中涅槃為常。如來體之故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言燈滅者是阿羅漢所證涅槃。以滅貪愛諸煩惱故譬之燈滅。
阿那含者名曰。有貪。以有貪故不得說言同於燈滅。是故我昔覆相說言喻如燈滅。非大涅槃同於燈滅。阿那含者非數數來。又不還來二十五有。更不復受臭身蟲身食身毒身。是則名為阿那含也。若更受身名為那含。不受身者名阿那含。有去來者名曰那含。無去來者名阿那含。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名字功德品第六


爾時如來復告迦葉。善男子。汝今應當善持是經文字章句所有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名生四趣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所得功德我今當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菩薩摩訶薩云何奉持。
佛告迦葉。是經名為大般涅槃。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深邃其文亦善。純備具足清淨梵行。金剛寶藏滿足無缺。汝善諦聽我今當說。善男子。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如八大河悉歸大海。此經如是降伏一切諸結煩惱及諸魔性。然後要於大般涅槃放捨身命。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善男子。又如醫師有一秘方悉攝一切所有醫術。善男子。如來亦爾。所說種種妙法祕密深奧藏門。悉皆入此大般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農夫春月下種常有悕望既收果實眾望都息。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修學餘經常悕滋味。若得聞是大般涅槃。悕望諸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是大涅槃能令眾生度諸有流。
善男子。如諸跡中象跡為最。此經如是於諸經三昧最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為勝。此經如是諸經中勝。善男子。如諸藥中醍醐第一。善治眾生熱惱亂心。是大涅槃為最第一。
善男子。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云何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涼。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無垢。八者快樂。是為八味。具足八味是故名為大般涅槃。若諸菩薩摩訶薩等安住是中。復能處處示現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迦葉。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於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皆作是學。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甚奇世尊。如來功德不可思議。法僧亦爾不可思議。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議。若有修學是經典者。得正法門能為良醫。若未學者。當知是人盲無慧眼無明所覆。

金剛身品第五


爾時世尊復告迦葉。善男子。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是等身我悉不見。唯見無常破壞塵土雜食等身。何以故。如來今當入涅槃故。
佛告迦葉。汝今莫謂如來之身不堅可壞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之身無量億劫堅牢難壞。非人天身。非恐怖身。非雜食身。如來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滅不習不修。無量無邊無有足跡。無知無形畢竟清淨。無有動搖無受無行。不住不作無味無雜。非是有為非業非果。非行非滅非心非數。不可思議常不可議。無識離心亦不離心。其心平等無有亦有。無有去來而亦去來。不破不壞。不斷不絕。不出不滅。非主亦主。非有非無。非覺非觀。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見了了見。無處亦處。無宅亦宅。無闇無明。無有寂靜而亦寂靜。是無所有。不受不施。清淨無垢無諍斷諍。住無住處。不取不墮。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非福田。無盡不盡離一切盡。是空離空。雖不常住非念念滅無有垢濁。無字離字。非聲非說亦非修習。非稱非量。非一非異。非像非相諸相莊嚴。非勇非畏。無寂不寂。無熱不熱。不可覩見無有相貌。如來度脫一切眾生。無度脫故能解眾生。無有解故覺了眾生。無覺了故如實說法。無有二故不可量無等等。平如虛空無有形貌。同無生性不斷不常。常行一乘眾生見三。不退不轉斷一切結。不戰不觸非性住性。非合非散。非長非短非圓非方。非陰入界亦陰入界。非增非損。非勝非負。如來之身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無有知者無不知者。無有見者無不見者。非有為非無為。非世非不世。非作非不作。非依非不依。非四大非不四大。非因非不因。非眾生非不眾生。非沙門非婆羅門。是師子大師子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說。除一法相不可算數。般涅槃時不般涅槃。如來法身皆悉成就如是無量微妙功德。迦葉。唯有如來乃知是相。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迦葉。如是功德成如來身。非是雜食所長養身。
迦葉。如來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復得諸疾患苦危脆不堅如坏器乎。迦葉。如來所以示病苦者。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之身即金剛身汝從今日常當專心思惟此義莫念食身。亦當為人說如來身即是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當有病苦無常破壞。我從今日常當思惟如來之身是常法身安樂之身。亦當為人如是廣說。唯然世尊。如來法身金剛不壞。而未能知所因云何。
佛告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迦葉。我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弓箭鉾槊守護持戒清淨比丘。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離於守護。獨處空閑塚間樹下。當說是人為真比丘。若有隨逐守護者行。當知是輩是禿居士。
佛告迦葉。莫作是語言禿居士。若有比丘隨所至處供身取足。讀誦經典思惟坐禪。有來問法即為宣說。所謂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雖能如是種種說法。然故不能作師子吼。不為師子之所圍繞。不能降伏非法惡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眾生。當知是輩懈怠懶惰。雖能持戒守護淨行。當知是人無所能為。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豐足。復能護持所受禁戒。能師子吼廣說妙法。謂修多羅。
祇夜受記伽陀。優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達磨。以如是等九部經典為他廣說。利益安樂諸眾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經中制諸比丘不應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淨之物。應當治之。如來先於異部經中說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國王如法治之驅令還俗。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師子吼時。有破戒者聞是語已。咸共瞋恚害是法師。是說法者設復命終。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緣故。我聽國主群臣宰相諸優婆塞護說法人。若有欲得護正法者。當如是學。迦葉。如是破戒不護法者。名禿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善男子。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號歡喜增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世界廣博嚴淨。豐樂安隱人民熾盛無有飢渴。如安樂國諸菩薩等。彼佛世尊住世無量化眾生已。然後乃於娑羅雙樹入般涅槃。佛涅槃後遺法住世無量億歲。餘四十年佛法未滅。爾時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德。多有徒眾眷屬圍繞。能師子吼頒宣廣說九部經典。制諸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爾時多有破戒比丘。聞作是說皆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德。聞是事已為護法故。即便往至說法者所。與是破戒諸惡比丘極共戰鬪。令說法者得免危害。王時被槍舉身周遍。
爾時覺德尋讚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為無量法器。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尋即命終生阿閦佛國。而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將從人民眷屬。有戰鬪者有隨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終悉生阿閦佛
國。覺德比丘却後壽終亦得往生阿閦佛國。而為彼佛作聲聞眾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滅盡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
迦葉。爾時王者則我身是。說法比丘迦葉佛是。迦葉。護正法者得如是等無量果報。以是因緣我於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成就法身不可壞身。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身猶如畫石。
佛告迦葉。善男子。以是因緣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應當勤加護持正法。護法果報廣大無量。善男子。是故護法優婆塞等。應執刀杖擁護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具者。不得名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為護正法乃名大乘。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衛法師。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諸比丘與如是等諸優婆塞持刀杖者共為伴侶。為有師耶。為無師乎。為是持戒。為是破戒。
佛告迦葉。莫謂是等為破戒人。善男子。我涅槃後濁惡之世國土荒亂。互相抄掠人民飢餓。爾時多有為飢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是禿人輩見有持戒威儀具足清淨比丘護持正法。驅逐令出若殺若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持戒人護正法者。云何當得遊行村落城邑教化。
善男子。是故我今聽持戒人依諸白衣持刀杖者以為伴侶。若諸國王大臣長者優婆塞等。為護法故雖持刀杖。我說是等名為持戒。雖持刀杖不應斷命。若能如是。即得名為第一持戒。
迦葉。夫護法者。謂具正見能廣宣說大乘經典。終不捉持王者寶蓋油瓶穀米種種果蓏。不為利養親近國王大臣長者。於諸檀越心無諂曲。具足威儀摧伏破戒諸惡人等。是名持戒護法之師。能為眾生真善知識。其心弘廣譬如大海。
迦葉。若有比丘以利養故為他說法。是人所有徒眾眷屬。亦效是師貪求利養。是人如是便自壞眾。
迦葉。眾有三種。一者犯戒雜僧。二者愚癡僧。三者清淨僧。破戒雜僧則易可壞。持戒淨僧利養因緣所不能壞。
云何破戒雜僧。若有比丘雖持禁戒為利養故。與破戒者坐起行來共相親附同其事業。是名破戒亦名雜僧。
云何愚癡僧。若有比丘在阿蘭若處。諸根不利闇鈍蒙瞢少欲乞食。於說戒日及自恣時。教諸弟子清淨懺悔。見非弟子多犯禁戒。不能教令清淨懺悔。而便與共說戒自恣。是名愚癡僧。
云何名清淨僧。有比丘僧百千億魔所不能壞。是菩薩眾本性清淨。能調如上二部之眾。悉令安住清淨眾中。是名護法無上大師善持律者。為欲調伏利眾生故。知諸戒相若輕若重。非是律者則不證知。若是律者則便證知。
云何調眾生故。若諸菩薩為化眾生。常入聚落不擇時節。或至寡婦及婬女舍。與同住止經歷多年。若是聲聞所不應為。是名調伏利益眾生。
云何知重。若見如來因事制戒。汝從今日慎莫更犯。如四重禁出家之人所不應作。而故作者非是沙門非釋種子。是名為重。
云何為輕。若犯輕事如是三諫。若能捨者是名為輕。
非律不證者。若有讚說不清淨物應受用者。不共同止。
是律應證者。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善解一字善持契經亦復如是。如是善男子。佛法無量不可思議。如來亦爾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佛法無量不可思議。如來亦爾不可思議。故知如來常住不壞無有變異。我今善學亦當為人廣宣是義。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如來身者即是金剛不可壞身。菩薩應當如是善學正見正知。若能如是了了知見。即是見佛金剛之身不可壞身。如於鏡中見諸色像。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長壽品第四


佛復告諸比丘。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問。我當解說令汝心喜。我已修學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明了通達。汝等比丘莫謂如來唯修諸法本性空寂。復告比丘。若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悉可問。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無有智慧。能問如來應供正遍知。所以者何。如來境界不可思議。所有諸定不可思議。所演教誨不可思議。是故我等無有智慧能問如來。世尊。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身嬰長病。寢臥牀席不能起居。氣力虛劣餘命無幾。有一富人緣事欲行當至他方。以百斤金寄彼老人而作是言。我今他行以是寶物持用相寄。或經十年或二十年事畢當還。還時歸我。
是老病人即便受之。而此老人復無繼嗣。其後不久病篤命終。所寄之物悉皆散失。財主行還求索無所。如是癡人不知籌量所寄可否。是故行還求索無所。以是因緣喪失財寶。世尊。我等聲聞亦復如是。雖聞如來慇懃教戒。不能受持令得久住。如彼老人受他寄付。我今無智於諸戒律當何所問。
佛告比丘。汝等今者若問於我。則能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告汝諸有疑網恣隨所問。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年二十五盛壯端正。多有財寶金銀琉璃。父母妻子眷屬宗親悉皆具存。時有人來寄其寶物。語其人言。我有緣事欲至他處。事訖當還。還時歸我。
是時壯夫守護是物如自己有。其人遇病即命家屬。如是金寶是他所寄。彼若來索悉皆還之。智者如是善知籌量。行還索物皆悉得之無所亡失。世尊亦爾。若以法寶付囑阿難及諸比丘不得久住。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悉當無常。如彼老人受他寄物。是故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以諸菩薩善能問答。如是法寶則得久住。無量千世增益熾盛利安眾生。如彼壯人受他寄物。以是義故。諸大菩薩乃能問耳。我等智慧猶如蚊蚋。何能諮請如來深法。
時諸聲聞默然而住。爾時佛讚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等善得無漏之心。阿羅漢心。我亦曾念以此二緣。應以大乘付諸菩薩令是妙法久住於世。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善男子善女人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樂說之辯亦不可盡。汝等宜可隨意諮問若戒若歸。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一童子菩薩摩訶薩。是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大迦葉。以佛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遶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諮問。若佛聽者乃敢發言。
佛告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恣汝所問。當為汝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哀愍已垂聽許今當問之。然我所有智慧微少猶如蚊蚋。如來世尊道德巍巍。純以栴檀師子難伏不可壞眾而為眷屬。如來之身猶真金剛。色如琉璃真實難壞。復為如是大智慧海之所圍遶。是眾會中諸大菩薩摩訶薩等。皆悉成就無量無邊深妙功德猶如香象。於如是等大眾之前豈敢發問。為當承佛神通之力。及因大眾善根威德少發問耳。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云何於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
 云何得廣大 為眾作依止 實非阿羅漢 量與羅漢等 云何知天魔 為眾作留難 如來波旬說 云何分別知
 云何諸調御 心喜說真諦 正善具成就 演說四顛倒 云何作善業 大仙今當說
 云何諸菩薩 能見難見性 云何解滿字 及與半字義 云何共聖行 如娑羅娑鳥 迦鄰提日月 太白與歲星
 云何未發心 而名為菩薩 云何於大眾 而得無所畏 猶如閻浮金 無能說其過
 云何處濁世 不污如蓮華 云何處煩惱 煩惱不能染 如醫療眾病 不為病所污 生死大海中
 云何作船師 云何捨生死 如蛇脫故皮 云何觀三寶 猶如天意樹 三乘若無性 云何而得說 猶如樂未生
 云何名受樂 云何諸菩薩 而得不壞眾 云何為生盲 而作眼目導 云何示多頭 唯願大仙說
 云何說法者 增長如月初 云何復示現 究竟於涅槃 云何勇進者 示人天魔道 云何知法性 而受於法樂
 云何諸菩薩 遠離一切病 云何為眾生 演說於祕密 云何說畢竟 及與不畢竟 如其斷疑網
 云何不定說 云何而得近 最勝無上道 我今請如來 為諸菩薩故 願為說甚深 微妙諸行等
 一切諸法中 悉有安樂性 唯願大仙尊 為我分別說 眾生大依止 兩足尊妙藥
 今欲問諸陰 而我無智慧 精進諸菩薩 亦復不能知 如是等甚深 諸佛之境界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未得一切種智。我已得之。然汝所問甚深密藏。如一切智之所諮問等無有異。善男子。我坐道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爾時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亦曾問我是甚深義。然其所問句義功德。亦皆如是等無有異。如是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無智力能問如來如是深義。世尊。譬如蚊蚋不能飛過大海彼岸周遍虛空。我亦如是。不能諮問如來如是智慧大海法性虛空甚深之義。世尊。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我亦如是。頂戴恭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何以故。令我廣得深智慧故。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如來所得長壽之業。菩薩以是業因緣故而得長壽。是故應當至心聽受。若業能為菩提因者。應當誠心聽受是義。既聽受已轉為人說。善男子。我以修習如是業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復為人廣說是義。善男子。譬如王子犯罪繫獄。王甚憐愍愛念子故躬自迴駕至其繫所。菩薩亦爾。欲得長壽應當護念一切眾生同於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授不殺戒教修善法。亦當安止一切眾生於五戒十善。復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拔濟是中苦惱眾生。脫未脫者。度未度者。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安慰一切諸恐怖者。以如是等業因緣故。菩薩則得壽命長遠。於諸智慧而得自在。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等視眾生同於子想。是義深隱我未能解。世尊。如來不應說言菩薩於諸眾生修平等心同於子想。所以者何。於佛法中有破戒者。作逆罪者。毀正法者。云何當於如是等人同子想耶。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於眾生實作子想如羅睺羅。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昔十五日僧布薩時。曾於具戒清淨眾中。有一童子不善修習身口意業。在隱屏處盜聽說戒。密跡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剛杵碎之如塵。世尊。是金剛神極成暴惡。乃能斷是童子命根。云何如來視諸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
佛告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是童子者即是化人非真實也。為欲驅遣破戒毀法令出眾故。金剛密跡示是化耳。迦葉。毀謗正法及一闡提。或有殺生乃至邪見及故犯禁。我於是等悉生悲心。同於子想如羅睺羅。
善男子。譬如國王諸群臣等有犯王法隨罪誅戮而不捨置。如來世尊不如是也。於毀法者。與驅遣羯磨。呵責羯磨。置羯磨。舉罪羯磨。不可見羯磨。滅羯磨。未捨惡見羯磨。善男子。如來所以與謗法者作如是等降伏羯磨。為欲示諸行惡之人有果報故。
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即是施惡眾生無恐畏者。若放一光若二若五。或有遇者悉令遠離一切諸惡。如來今者具有如是無量勢力。
善男子。未可見法汝欲見者。今當為汝說其相貌。我涅槃後隨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儀具足護持正法。見壞法者即能驅遣呵責糾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
善男子。譬如有王專行暴惡會遇重病。有鄰國王聞其名聲興兵而來將欲滅之。是時病王無力勢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鄰王得福無量。持法比丘亦復如是。驅遣呵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
善男子。譬如長者所居之處田宅屋舍生諸毒樹。長者知已即便斫伐悉令永盡。又如少壯首生白髮愧而剪拔不令生長。持法比丘亦復如是。見有破戒壞正法者。即應驅遣呵責舉處。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驅遣呵責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則不等視一切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世尊若有一人以刀害佛。復有一人栴檀塗佛。佛於二人若生等心。云何復言當治毀禁。若治毀禁。是言則失。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國王大臣宰相產育諸子。顏貌端正聰明黠慧。若二三四將付嚴師而作是言。君可為我教詔諸子。威儀禮節伎藝書數悉令成就。我今四子就君受學。假使三子由杖而死。餘有一子必當苦治要令成就。雖喪三子我終不恨。
迦葉。是父及師得殺罪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以愛念故為欲成就無有惡心。如是教誨得福無量。
善男子。如來亦爾。視壞法者等如一子。如來今以無上正法付囑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諸國王及四部眾。應當勸勵諸學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學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毀正法者。國王大臣四部之眾應當苦治。善男子。是諸國王及四部眾當有罪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是諸國王及四部眾尚無有罪。何況如來。善男子。如來善修如是平等。於諸眾生同一子想。如是修者是名菩薩修平等心於諸眾生同一子想。
善男子。菩薩如是修習此業便得長壽。亦能善知宿世之事。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若有修平等心。視諸眾生同於子想便得長壽。如來不應作如是言。何以故。如知法人能說種種孝順之法。還至家中以諸瓦石打擲父母。而是父母是良福田多所利益難遭難遇。應好供養反生惱害。是知法人言行相違。如來所言亦復如是。菩薩修習等心眾生同子想者。應得長壽善知宿命。常住於世無有變易。今者世尊以何因緣壽命極短同人間耶。如來將無於諸眾生生怨憎想。世尊。昔日作何惡業所害幾命。得是短壽不滿百年。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何緣於如來前發是麤言。如來長壽於諸壽中最上最勝。所得常法於諸常中最為第一。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得壽無量。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八大河。一名恒河。二名閻摩羅。三名薩羅。四名阿夷羅跋提。五名摩訶。六名辛頭。七名博叉。八名悉陀。是八大河及諸小河悉入大海。迦葉。如是一切人中天上地及虛空壽命大河。悉入如來壽命海中。是故如來壽命無量。
復次迦葉。譬如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如來亦爾。出一切命。迦葉。譬如一切諸常法中虛空第一。如來亦爾。於諸常中最為第一。迦葉。譬如諸藥醍醐第一。如來亦爾。於眾生中壽命第一。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壽命若如是者。應住一劫若減一劫常宣妙法如霔大雨。
迦葉。汝今不應於如來所生滅盡想。迦葉。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減一劫經行空中坐臥自在。左脅出火右脅出水。身出煙炎猶如火聚。若欲住壽能得如意。於壽命中脩短自在。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隨意神力。豈況如來於一切法得自在力。而當不能住壽半劫若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若無量劫。以是義故。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為度眾生示同毒樹。是故現捨入於涅槃。
迦葉當知。佛是常法。不變易法。汝等於是第一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既修習已廣為人說。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出世之法與世間法有何差別。如佛所言。佛是常法不變易法。世間亦說梵天是常自在天常無有變易。我常性常微塵亦常。若言如來是常法者。如來何故不常現耶。若不常現有何差別。何以故。梵天乃至微塵世性亦不現故。
佛告迦葉。譬如長者多有諸牛。色雖種種同共一群。付放牧人令逐水草。唯為醍醐不求乳酪。彼牧牛者搆已自食。長者命終所有諸牛。悉為群賊之所抄掠。賊得牛已無有婦女。即自搆捋得已而食。爾時群賊各相謂言。彼大長者畜養此牛。不期乳酪唯為醍醐。我等今者當設何方而得之耶。夫醍醐者名為世間第一上味。我等無器設使得乳無安置處。
復共相謂。唯有皮囊可以盛之。雖有盛處不知攢搖。漿猶難得況復生酥。爾時諸賊以醍醐故加之以水。以水多故乳酪醍醐一切俱失。凡夫亦爾。雖有善法皆是如來正法之餘。何以故。如來世尊入涅槃後。竊盜如來遺餘善法若戒定慧。
如彼諸賊劫掠群牛。諸凡夫人雖復得是戒定智慧。無有方便不能解脫。以是義故不能獲得常戒常定常慧解脫。如彼群賊不知方便亡失醍醐。
又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凡夫亦爾。為解脫故說我眾生壽命士夫梵天自在天微塵世性戒定智慧及與解脫非想非非想天即是涅槃。實亦不得解脫涅槃。如彼群賊不得醍醐。是諸凡夫有少梵行供養父母。以是因緣得生天上受少安樂。如彼群賊加水之乳。而是凡夫實不知因修少梵行供養父母得生天上。又不能知戒定智慧歸依三寶。以不知故說常樂我淨。雖復說之而實不知。是故如來出世之後乃為演說常樂我淨。如轉輪王出現於世。福德力故群賊退散牛無損命。時轉輪王即以諸牛付一牧人多巧便者。牧人方便即得醍醐。以醍醐故一切眾生無有患苦。法輪聖王出現世時。諸凡夫人不能演說戒定慧者。即便棄捨如賊退散。爾時如來善說世法及出世法。為眾生故令諸菩薩隨人演說。菩薩摩訶薩既得醍醐。復令無量無邊眾生普得無上甘露法味。所謂如來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善男子。如來是常不變易法。非如世間凡夫愚人謂梵天等是常法也。此常法稱要是如來非是餘法。迦葉。應當如是知如來身。
迦葉。諸善男子善女人常當繫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當知是人隨我所行至我至處。善男子。若有修習如是二字為滅相者。當知如來則於其人為般涅槃。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法性者其義云何。世尊。我今欲知法性之義。唯願如來哀愍廣說。夫法性者即是捨身。捨身者名無所有。若無所有身云何存。身若存者云何而言身有法性。身有法性云何得存。我今云何當知是義。
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滅是法性。夫法性者無有滅也。善男子。譬如無想天成就色陰而無色想。不應問言是諸天等云何而住歡娛受樂云何行想云何見聞。善男子。如來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不應說言如來身者是滅法也。善男子。如來滅法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善男子。汝今不應思量如來何處住。何處行。何處見。何處樂。善男子。如是之義亦非汝等之所知。及諸佛法身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應當修習佛法及僧而作常想。是三法者。無有異想。無無常想。無變異想。若於三法修異想者。當知是輩清淨三歸則無依處。所有禁戒皆不具足。終不能證聲聞緣覺菩提之果。若能於是不可思議修常想者則有歸處。
善男子。譬如因樹則有樹影。如來亦爾。有常法故則有歸依非是無常。若言如來是無常者。如來則非諸天世人所歸依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譬如闇中有樹無影。
迦葉。汝不應言有樹無影。但非肉眼之所見耳。善男子。如來亦爾。其性常住是不變異。無智慧眼不能得見。如彼闇中不見樹形。凡夫之人於佛滅後。說言如來是無常法亦復如是。若言如來異法僧者。則不能成三歸依處。如汝父母各各異故故使無常。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始當以佛法眾僧三事常住啟悟父母乃至七世皆令奉持。甚奇世尊。我今當學如來法僧不可思議。既自學已亦當為人廣說是義。若有諸人不能信受。當知是輩久修無常。如是等人我當為其而作霜雹。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汝今善能護持正法。如是護法不欺於人。以不欺人善業緣故。而得長壽善知宿命。

哀歎品第三


純陀去已未久之頃。是時此地六種震動。乃至梵世亦復如是。地動有二。或有地動或大地動。小動者名為地動。大動者名大地動。有小聲者名曰地動。有大聲者名大地動。獨地動者名曰地動。山林河海一切動者名大地動。一向動者名曰地動。周迴旋轉名大地動。動名地動。動時能令眾生心動名大地動。菩薩初從兜率天下閻浮提時名大地動。從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及般涅槃。名大地動。今日如來將入涅槃。是故此地如是大動。時諸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聞是語已。身毛皆豎同聲哀泣而說偈言。
 稽首調御師  我等今勸請   遠離於人仙  永無有救護   今見佛涅槃  我等沒苦海
 悲戀懷憂惱  如犢失其母   貧窮無救護  猶如困病人   無醫隨自心  食所不應食
 眾生煩惱病  常為諸見害   遠離法醫王  服食邪毒藥   是故佛世尊  不應見遺捨
 如國無君主  人民皆飢饉   我等亦如是  失蔭及法味   今聞佛涅槃  我等心迷亂
 如彼大地動  迷失於諸方   大仙入涅槃  佛日墜於地   法水悉枯涸  我等定當死
 如來般涅槃  眾生極苦惱   譬如長者子  新喪於父母   如來入涅槃  如其不還者
 我等及眾生  悉無有救護   如來入涅槃  乃至諸畜生   一切皆愁怖  苦惱焦其心
 我等於今日  云何不愁惱   如來見放捨  猶如棄涕唾   譬如日初出  光明甚暉炎
 既能還自照  亦滅一切闇   如來神通光  能除我苦惱   處在大眾中  譬如須彌山
世尊。譬如國王生育諸子。形貌端正心常愛念。先教伎藝悉令通利。然後棄之付旃陀羅。世尊。我等今日為法王子。蒙佛教誨以具正見。願莫放捨。如其放捨則同王子。唯願久住不入涅槃。
世尊。譬如有人善學諸論復於此論而生怖畏。如來亦爾。通達諸法而於諸法復生怖畏。若使如來久住於世說甘露味充足一切。如是眾生則不復畏墮於地獄。
世尊。譬如有人初學作務。為官所收閉之囹圄。有人問之汝受何事。答曰。我今受大憂苦。若其得脫則得安樂。世尊亦爾。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我等今者猶未得免生死苦惱。云何如來得受安樂。
世尊。譬如醫王善解方藥偏以祕教授其子不教其餘外受學者。如來亦爾。獨以甚深祕密之藏偏教文殊。遺棄我等不見顧愍。如來於法應無祕吝。如彼醫王偏教其子不教外來諸受學者。彼醫所以不能普教。情存勝負故有祕惜。如來之心終無勝負。何故如是不見教誨。唯願久住莫般涅槃。
世尊。譬如老少病苦之人。捨遠夷塗而行險道。險道多難備受眾苦。更有異人見而愍之。即便示以平坦好路。世尊。我亦如是。所言少者喻未增長法身之人。所言老者喻重煩惱。所言病者譬未脫生死。所言險道者喻二十五有。唯願如來示導我等甘露正道。久住於世勿入涅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諸天人等愁憂啼哭。當勤精進繫心正念。
時諸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止不啼哭。猶如有人喪其愛子殯送已訖抑止不哭。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是偈言。
 汝等當開意 不應大愁苦 諸佛法皆爾 是故當默然 樂不放逸行 守心正憶念 遠離諸非法 自慰受歡樂
復次比丘。若有疑惑今皆當問。若空不空。若常無常。若苦不苦。若依非依。若去不去。若歸非歸。若恒非恒。若斷若常。若眾生非眾生。若有若無。若實不實。若真不真。若滅不滅。若密不密。若二不二。如是等種種法中有所疑者今應諮問。我當隨順為汝斷之。亦當為汝先說甘露。然後乃當入於涅槃。
諸比丘。佛出世難人身難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難。能忍難忍是亦復難。成就禁戒具足無缺。得阿羅漢果是事亦難。如求金沙優曇鉢花。汝諸比丘離於八難得人身難。汝等遇我不應空過。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是故汝等不應放逸。
汝等比丘。云何莊嚴正法寶城具足種種功德珍寶。戒定智慧以為牆塹。汝今遇是佛法寶城。不應取此虛偽之物。譬如商主遇真寶城取諸瓦礫而便還家。汝亦如是。值遇寶城取虛偽物。
汝諸比丘。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汝等今者雖得出家。於此大乘不生貪慕。汝諸比丘。身雖得服袈裟染衣。心猶未染大乘淨法。
汝諸比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初未曾求大乘法食。汝諸比丘。雖除鬚髮未為正法除諸結使。
汝諸比丘。今當真實教敕汝等。我今現在大眾和合。如來法性真實不倒。是故汝等應當精進攝心勇猛摧諸結使。十力慧日既潛沒已。汝等當為無明所覆。
諸比丘。譬如大地諸山藥草為眾生用。我法亦爾。出生妙善甘露法味。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我諸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祕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槃。
何等名為祕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爾時諸比丘聞佛世尊定當涅槃。皆悉憂愁身毛為豎。涕淚交流稽首佛足遶無量匝白佛言。世尊。快說無常苦空無我。世尊。譬如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是無常想亦復如是。於諸想中最為第一。若有精勤修習之者。能除一切欲界貪愛色無色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世尊。如來若離無常想者。今則不應入於涅槃。若不離者。云何說言修無常想離三界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
世尊。譬如農夫於秋月時深耕其地能除穢草。是無常想亦復如是。能除一切欲界貪愛色無色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世尊。譬如耕田秋耕為上。如諸跡中象跡為勝於諸想中無常為最。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將終。恩赦天下獄囚繫閉悉令得脫。然後捨命。如來今者亦應如是度諸眾生一切無知無明繫閉皆令解脫然後涅槃。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世尊。譬如有人為鬼所持遇良呪師以咒力故便得除差。如來亦爾。為諸聲聞除無明鬼。令得安住摩訶般若解脫等法。如世伊字。世尊。譬如香象為人所縛。雖有良師不能禁制頓絕羈鎖自恣而去。我未如是脫五十七煩惱繫縛。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世尊。如人病瘧值遇良醫所苦得除。我亦如是。多諸患苦邪命熱病。雖遇如來病未除愈。未得無上安隱常樂。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世尊。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母女姊妹。迷荒婬亂言語放逸臥不淨中。時有良師與藥令服。服已即吐還自憶識。心懷慚愧深自剋責。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於非眾生生眾生想。是故輪轉受生死苦。如彼醉人臥不淨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藥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世尊。譬如有人歎芭蕉樹以為堅實無有是處。世尊。眾生亦爾。若歎我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是真實者亦無是處。我等如是修無我想。世尊。譬如漿滓無所復用。是身亦爾無我無主。世尊。如七葉花無有香氣。是身亦爾無我無主。我等如是心常修習無我之想。
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我所。汝諸比丘應當修習。如是修已則除我慢。離我慢已便入涅槃。世尊。譬如鳥跡空中現者無有是處。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亦無是處。
爾時世尊讚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無我想。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但修無我想。亦更修習其餘諸想所謂苦想。無常等想。世尊。譬如醉人其心眩亂。見諸山川城廓宮殿日月星辰皆悉迴轉。
世尊。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流轉生死。世尊。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諦聽諦聽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為諸煩惱無明所覆生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無常。淨計不淨。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雖生此想不達其義。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
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
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我想者憍慢貢高流轉生死。汝等若言我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是三種修無有實義。我今當說勝三修法。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
汝諸比丘。於苦法中而生樂想。於無常中而生常想。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於不淨中而生淨想。世間亦有常樂我淨。出世亦有常樂我淨。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出世間者有字有義。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所以者何。有想顛倒。心倒。見倒。以三倒故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是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
何等為義。無我者即生死。我者即如來。無常者聲聞緣覺。常者如來法身。苦者一切外道。樂者即是涅槃。不淨者即有為法。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是名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知義。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淨。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離四倒者則得了知常樂我淨。如來今者永無四倒。則已了知常樂我淨。若已了知常樂我淨。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導我等令離四倒。而見放捨欲入涅槃。如來若見顧念教敕。我當至心頂受修習。如來若當入涅槃者。我當云何與是毒身同共止住修於梵行。我等亦當隨佛世尊入於涅槃。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依止。猶如如來為諸眾生作依止處。摩訶迦葉亦復如是。當為汝等作依止處。譬如大王多所統領。若遊巡時悉以國事付囑大臣。如來亦爾。所有正法。亦以付囑摩訶迦葉。
汝等當知。先所修習無常苦想非是真實。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遊戲。失琉璃寶沒深水中。是時諸人悉共入水求覓是寶。競捉瓦石草木砂礫。各各自謂得琉璃珠。歡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時寶珠猶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見寶珠故在水下。猶如仰觀虛空月形。是時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
汝等比丘。不應如是修習無常苦無我想不淨想等以為實義。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而為寶珠。汝等應當善學方便。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淨想。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悉是顛倒。欲得真實修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寶珠。所謂我想常樂淨想。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諸法無我汝當修學。修學是已則離我想。離我想者則離憍慢。離憍慢者得入涅槃。是義云何。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善能諮問是義為自斷疑。譬如國王闇鈍少智。有一醫師性復頑嚚。而王不別厚賜俸祿。療治眾病純以乳藥。亦復不知病起根原。雖知乳藥復不善解風冷熱病。一切諸病悉教服乳。是王不別是醫知乳好醜善惡。復有明醫曉八種術善療眾病知諸方藥。從遠方來。是時舊醫不知諮受。反生貢高輕慢之心。彼時明醫即便依附請以為師。諮受醫方祕奧之法。語舊醫言。我今請仁以為師範。唯願為我宣暢解說。
舊醫答言。卿今若能為我給使四十八年。然後乃當教汝醫法。
時彼明醫即受其教。我當如是。我當如是。隨我所能當給走使。
是時舊醫即將客醫共入見王。是時客醫即為王說種種醫方及餘伎藝。大王當知。應善分別。此法如是可以治國。此法如是可以療病。
爾時國王聞是語已。方知舊醫癡闇無智。即便驅逐令出國界。然後倍復恭敬客醫。是時客醫作是念言。欲教王者今正是時。即語王言。大王。於我實愛念者當求一願。
王即答言。從此右臂及餘身分隨意所求一切相與。
彼客醫言。王雖許我一切身分。然我不敢多有所求。今所求者。願王宣令一切國內。從今已往不得復服舊醫乳藥。所以者何。是藥毒害多傷損故。若故服者當斬其首。斷乳藥已終無復有橫死之人。常處安樂故求是願。
時王答言。汝之所求蓋不足言。尋為宣令一切國內凡諸病人皆悉不聽以乳為藥。若為藥者當斬其首。爾時客醫和合眾藥。謂辛苦鹹甜醋等味。以療眾病無不得差。其後不久王復得病。即命是醫。我今病困當云何治。
醫占王病應用乳藥。尋白王言。如王所患應當服乳。我於先時所斷乳藥是非實語。今若服者最能除病。王今患熱正應服乳。
時王語醫。汝今狂耶。為熱病乎。而言服乳能除此病。汝先言毒。今云何服。欲欺我耶。先醫所讚汝言是毒令我驅遣。今復言好最能除病。如汝所言。我本舊醫定為勝汝。
是時客醫復語王言。王今不應作如是語。如蟲食木有成字者。此蟲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見之終不唱言是蟲解字。亦不驚怪。大王當知。舊醫亦爾。不別諸病悉與乳藥。如彼蟲道偶得成字。是先舊醫不解乳藥。好醜善惡。
時王問言。云何不解。
客醫答王。是乳藥者亦是毒害亦是甘露。云何是乳復名甘露。若是乳牛不食酒糟滑草麥[*]。其犢調善。放牧之處不在高原亦不下濕。飲以清水。不令馳走。不與特牛同共一群。飲食調適行住得所。如是乳者能除諸病。是則名為甘露妙藥。除是乳已。其餘一切皆名毒害。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讚言。大醫善哉善哉。我從今日始知乳藥善惡好醜。
即便服之病得除愈。尋時宣令一切國內從今已往當服乳藥。國人聞之皆生瞋恨咸相謂言。大王。今者為鬼所持。為是狂耶。而誑我等復令服乳。一切人民皆懷瞋恨悉集王所。
王言。汝等。不應於我而生瞋恨。如此乳藥服與不服。悉是醫教非是我咎。
爾時大王及諸人民。踊躍歡喜倍共恭敬供養是醫。一切病者皆服乳藥病悉除愈。汝等比丘。當知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復如是。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醫。諸四眾中唱如是言。我為醫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比丘。當知。是諸外道所言我者。如蟲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來於佛法中唱言無我。為調眾生故。為知時故。如是無我有因緣故。亦說有我。如彼良醫善知於乳是藥非藥。非如凡夫所計吾我。凡夫愚人所計我者。或有說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塵。如來說我悉不如是。是故說言諸法無我。實非無我。
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為我。如彼大醫善解乳藥。如來亦爾。為眾生故說諸法中真實有我。汝等四眾應當如是修習是法。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純陀品第二


爾時會中有優婆塞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純陀。與其同類十五人俱。為令世間得善果故。捨身威儀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感流淚。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後供養。為度無量諸眾生故。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飢困。欲從如來求將來食。唯願哀受我等微供然後涅槃。世尊。譬如剎利若婆羅門毘舍首陀。以貧窮故遠至他國役力農作得好調牛。良田平正無諸沙鹵惡草荒穢唯悕天雨。言調牛者喻身口七。良田平正喻於智慧。除去沙鹵惡草荒穢喻除煩惱。世尊。我今身有調牛良田耘除眾穢。唯悕如來甘露法雨。貧四姓者即我身是。貧於無上法之財寶。唯願哀愍除斷我等貧窮困苦。拯及無量苦惱眾生。我今所供雖復微少。冀得充足如來大眾。我今無主無親無歸。願垂矜愍如羅睺羅。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無上調御告純陀曰。善哉善哉。我今為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樂無礙辯才。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何以故。純陀。施食有二果報無差。何等為二。一者受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受已入於涅槃。我今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
爾時純陀即白佛言。如佛所說二施果報無差別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先受施者煩惱未盡。未得成就一切種智。亦未能令眾生具足檀波羅蜜。後受施者煩惱已盡。已得成就一切種智。能令眾生普得具足檀波羅蜜。
先受施者猶是眾生。後受施者是天中天。
先受施者。是雜食身。煩惱之身。是後邊身。是無常身。後受施者。無煩惱身。金剛之身。法身。常身。無邊之身。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唯得肉眼未得佛眼乃至慧眼。後受施者。已得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具足佛眼乃至慧眼。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世尊。先受施者。受已食之入腹消化。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無礙辯。後受施者。不食不消無五事果。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佛言。善男子。如來已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有食身。煩惱之身。無後邊身。常身。法身金剛之身。善男子。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是後邊身菩薩。爾時受飲食已入金剛三昧。此食消已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菩薩爾時破壞四魔。今入涅槃亦破四魔。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菩薩爾時雖不廣說十二部經。先已通達。今入涅槃廣為眾生分別演說。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善男子。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祇劫不受飲食。為諸聲聞。說言先受難陀。難陀波羅二牧牛女所奉乳糜。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實不食。我今普為此會大眾。是故受汝最後所奉。實亦不食。
爾時大眾聞佛世尊普為大會哀受純陀最後供養。歡喜踊躍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希有純陀。汝今立字名不虛稱。言純陀者名。解妙義。汝今建立如是大義。是故依實從義立名故名純陀。汝今現世得大名利德願滿足。甚奇純陀。生在人中復得難得無上之利。善哉純陀如優曇花世間希有。佛出於世亦復甚難。值佛生信聞法復難。佛臨涅槃最後供養能辦此事復難於是。南無純陀南無純陀。汝今已具檀波羅蜜。猶如秋月十五日夜清淨圓滿無諸雲翳一切眾生無不瞻仰。汝亦如是。而為我等之所瞻仰。佛已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南無純陀。是故說汝如月盛滿一切眾生無不瞻仰。南無純陀。雖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純陀。真是佛子如羅睺羅等無有異。爾時大眾即說偈言。
 汝雖生人道  已超第六天
  我及一切眾  今故稽首請  人中最勝尊  今當入涅槃
 汝應愍我等
  唯願速請佛  久住於世間  利益無量眾  演說智所讚  無上甘露法
 汝若不請佛
  我命將不全  是故應見為  稽請調御師
爾時純陀歡喜踊躍。譬如有人父母卒喪忽然還活。純陀歡喜亦復如是。復起禮佛而說偈言。
 快哉獲己利 善得於人身 蠲除貪恚等 永離三惡道 快哉獲己利 遇得金寶聚 值遇調御師 不懼墮畜生
 佛如優曇花 值遇生信難 遇已種善根 永滅餓鬼苦 亦復能損減 阿修羅種類 芥子投針鋒 佛出難於是
 我以具足檀 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 如蓮花處水 善斷水頂種 永度生死流 生世為人難 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 盲龜遇浮孔 我今所奉食 願得無上報 一切煩惱結 摧破無堅固 我今於此處 不求天人身
 設使得之者 心亦不甘樂 如來受我供 歡喜無有量 猶如伊蘭花 出於栴檀香 我身如伊蘭
 如來受我供 如出栴檀香 是故我歡喜 我今得現報 最勝上妙處 釋梵諸天等 悉來供養我
 一切諸世間 悉生大苦惱 以知佛世尊 今欲入涅槃 高聲唱是言 世間無調御 不應捨眾生 應視如一子
 如來在僧中 演說無上法 如須彌寶山 安處于大海 佛智能善斷 我等無明闇 猶如虛空中 雲起得清涼 
 如來能善除 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 除雲光普照 是諸眾生等 戀慕增悲慟 悉皆為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應長眾生信 為斷生死苦 久住於世間
佛告純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值佛生信亦復甚難。佛臨涅槃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倍復甚難。汝今純陀莫大愁苦。應當歡喜深自慶幸得值最後供養如來。成就具足檀波羅蜜。不應請佛久住於世。汝今當觀諸佛境界悉皆無常。諸行性相亦復如是。即為純陀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有終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為死所吞 無有法常住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滅 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三界皆無常 諸有悉非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復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真實法
 究竟斷有者 今日當涅槃 我度有彼岸 出過一切苦 是故於今者 惟受上妙樂
爾時純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我今所有智慧微淺猶如蚊蚋。何能思議如來涅槃深奧之義。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訶薩。斷諸結漏文殊師利法王子等。世尊。譬如幼年初得出家雖未具戒即墮僧數。我亦如是。以佛菩薩神通力故。得在如是大菩薩數。是故我今欲令如來久住於世不入涅槃。譬如飢人終無變吐。唯願世尊亦復如是。常住於世不入涅槃。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純陀言。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欲使如來常住於世不般涅槃。如彼飢人無有變吐。汝今當觀諸行性相。如是觀行具空三昧。欲求正法應如是學。
純陀問言。文殊師利。夫如來者天上人中最尊最勝。如是如來豈是行耶。若是行者為生滅法。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諸行亦復如是。我聞諸天壽命極長。云何世尊是天中天。壽命更促不滿百年。
如聚落主勢得自在。以自在力能制他人。是人福盡其後貧賤人所輕蔑為他策使。所以者何。失勢力故。
世尊亦爾同於諸行。同諸行者則不得稱為天中天。何以故。諸行即是生死法故。是故文殊。勿觀如來同於諸行。
復次文殊。為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於諸行。設使如來同諸行者。則不得言於三界中為天中天自在法王。
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當千更無有能降伏之者。故稱此士一人當千。如是力士王所愛念。偏賜爵祿封賞自然。所以得稱當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敵於千但以種種伎藝所能能勝千故。故稱當千。
如來亦爾。降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是故如來名三界尊。如彼力士一人當千。以是因緣成就具足種種無量真實功德。故稱如來應正遍知。
文殊師利。汝今不應憶想分別以如來法同於諸行。譬如巨富長者生子。相師占之有短壽相。父母聞已知其不任紹繼家嗣。不復愛重視之如草。夫短壽者不為沙門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
若使如來同諸行者。亦復不為一切世間人天眾生之所奉敬。如來所說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亦無受者。是故文殊。不應說言如來同於一切諸行。
復次文殊。譬如貧女無有居家救護之者。加復病苦飢渴所逼。遊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驅逐令去。攜抱是兒欲至他國。於其中路遇惡風雨寒苦並至。多為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經由恒河抱兒而渡。其水漂疾而不放捨。於是母子遂共俱沒。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於梵天。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勿說如來同於諸行不同諸行。唯當自責我今愚癡未有慧眼。如來正法不可思議。是故不應宣說如來定是有為定是無為。若正見者應說如來定是無為。何以故。能為眾生生善法故。生憐愍故。
如彼貧女在於恒河為愛念子而捨身命。善男子。護法菩薩亦應如是。寧捨身命不說如來同於有為。當言如來同於無為。以說如來同無為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護法故。云何護法。所謂說言如來同於無為。善男子。如是之人雖不求解脫。解脫自至。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應。
文殊師利。如人遠行中路疲極寄止他舍。臥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即時驚寤尋自思惟。我於今者定死不疑。具慚愧故以衣纏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從是已後滿八十返作大梵王。滿百千世生於人中為轉輪王。是人不復生三惡趣。
展轉常生安樂之處。以是緣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有慚愧者。不應觀佛同於諸行。
文殊師利。外道邪見可說如來同於有為。持戒比丘不應如是於如來所生有為想。
若言如來是有為者即是妄語。當知是人死入地獄。如人自處於己舍宅。
文殊師利。如來真實是無為法。不應復言是有為也。汝從今日於生死中。應捨無知求於正智。當知如來即是無為。若能如是觀如來者。具足當得三十二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讚純陀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作長壽因緣。能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無為之法。汝今如是善覆如來有為之相。如被火人為慚愧故以衣覆身。以是善心生忉利天。復為梵王轉輪聖王。不至惡趣常受安樂。
汝亦如是。善覆如來有為相故。於未來世必定當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十八不共之法。無量壽命不在生死常受安樂。不久得成應正遍知。
純陀。如來次後自當廣說。我之與汝俱亦當覆如來有為。有為無為且共置之。汝可隨時速施飯食。如是施者諸施中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遠行疲極所須之物。應當清淨隨時給與。如是速施即是具足檀波羅蜜根本種子。純陀。若有最後施佛及僧。若多若少若足不足宜速及時。如來正爾當般涅槃。
純陀答言。文殊師利。汝今何故貪為此食。而言多少足與不足令我時施。文殊師利。如來昔日苦行六年尚自支持。況於今日須臾間耶。文殊師利。汝今實謂如來正覺受斯食耶。然我定知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為食身。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純陀言。善哉純陀。汝已成就微妙大智。善入甚深大乘經典。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汝謂如來是無為者。如來之身即是長壽。若作是知佛所悅可。
純陀答言。如來非獨悅可於我。亦復悅可一切眾生。
文殊師利言。如來於汝及以我等一切眾生皆悉悅可。
純陀答言。汝不應言如來悅可。夫悅可者則是倒想。若有倒想則是生死。有生死者即有為法。是故文殊。勿謂如來是有為也。若言如來是有為者。我與仁者俱行顛倒。
文殊師利。如來無有愛念之想。夫愛念者如彼乳牛愛念其子。雖復飢渴行求水草若足不足忽然還歸。諸佛世尊無有是念。等視一切如羅睺羅。如是念者即是諸佛智慧境界。
文殊師利。譬如國王調御駕駟。欲馳驢乘令及之者無有是處。我與仁者亦復如是。欲盡如來微密深奧亦無是處。文殊師利。如金翅鳥飛昇虛空。無量由旬下觀大海。悉見水性魚鱉黿鼉龜龍之屬。及見己影如於明鏡見諸色像。凡夫少智不能籌量如是所見。我與仁者亦復如是。不能籌量如來智慧。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於此事非為不達。直欲試汝諸菩薩事。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種種光。其光明曜照文殊身。文殊師利遇斯光已即知是事
尋告純陀。如來今者現是瑞相。不久必當入於涅槃。汝先所設最後供養。宜時奉獻佛及大眾。純陀當知。如來放是種種光明非無因緣。
純陀聞已悲塞默然。佛告純陀。汝所奉施佛及大眾今正是時。如來正爾當般涅槃。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爾時純陀聞佛語已。舉聲啼哭悲咽而言。苦哉苦哉世間虛空。復白大眾。我等今者一切當共五體投地同聲勸佛莫般涅槃。
爾時世尊復告純陀。莫大啼哭自亂其心。當觀是身猶如芭蕉。熱時之炎。水泡幻化。乾闥婆城。坏器。電光。亦如畫水。臨死之囚。熟果。段肉。如織經盡。如碓上下。當觀諸行猶雜毒食。有為之法多諸過患。
於是純陀復白佛言。如來不欲久住於世。我當云何而不啼泣。苦哉苦哉世間虛空。唯願世尊。憐愍我等及諸眾生。久住於世勿般涅槃。
佛告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哀愍我故久住於世。我以哀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日欲入涅槃。何以故。諸佛法爾有為亦然。是故諸佛而說是偈。
 有為之法  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   寂滅為樂
純陀。汝今當觀一切行雜。諸法無我無常不住。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是故汝今不應啼泣。
爾時純陀復白佛言。如是如是誠如尊教。雖知如來方便示現入於涅槃。而我不能不懷憂惱。覆自思惟復生慶悅。
佛讚純陀。善哉善哉。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純陀。汝今當聽。如娑羅娑鳥春陽之月皆共集彼阿耨達池。諸佛亦爾皆至是處。純陀。汝今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何以故。諸佛法爾。純陀。我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脫生死諸有漏故。若諸人天於此最後供養我者。悉皆當得不動果報常受安樂。何以故。我是眾生良福田故。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
爾時純陀為諸眾生得度脫故。低頭飲淚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若堪任為福田時。則能了知如來涅槃及非涅槃。我等今者及諸聲聞緣覺智慧猶如蚊蚋。實不能量如來涅槃及非涅槃。
爾時純陀及其眷屬愁憂啼泣圍遶如來。燒香散華盡心敬奉。尋與文殊從座而去供辦食具。